戴燕飞来到鸡舍将鸡蛋捡起放进捡蛋车。
编者按:见到他们,离乡背井与他们无关。他们创业的激情和火热的生活,一次次打开记者眼里的乡村图腾,那里有原野乡村、愚公移山、男耕女织……也有现代鸡舍、网红哥哥、新西兰村庄……,他们坚韧勤奋、朴实可亲、智慧有志向,他们互帮互促带动一方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娄底移民人家,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近期,娄底市移民局联合红网娄底站陆续推出娄底乡村振兴“四季歌”移民人家篇系列报道。
红网时刻记者 李梅花 通讯员 钟青峰 摄影 方祥文 娄底报道
“现有存栏蛋鸡15000多只,每天可产1万多个鲜鸡蛋。”7月24日,记者来到军联蛋鸡养殖合作社,刚驻足,便听见养鸡场内传来此起彼伏的鸡叫声。还未等我们走进养鸡场,该合作社负责人周军联张口即说,鲜鸡蛋在当地有口皆碑,已辐射到涟源全市及周边地区,供不应求。
周军联和妻子戴燕飞是涟源市白马镇泉塘村移民。谈起为何弃商回乡办蛋鸡养殖场时,戴燕飞抢过话题,分享起一件陈年趣事。2010年春节回家过年时,戴燕飞和她老公去白马水库游玩,看到白马桥上挂着一块写有“欢迎有志之士回乡创业”的横幅,夫妻两便由此萌生回乡创业带动移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念想。
戴燕飞在饲料间把玉米倒进磨粉机制粉。
“当年,涟源的蛋鸡养殖行业是一片空白,老百姓吃的鸡蛋基本上是从北方进货过来的。”周军联接着聊起夫妻两的创业历程,2011年,他们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这一商机后,多方筹集资金180万元,创办了涟源市第一家标准化、规模化的蛋鸡养殖场。
引水方知开源不易。缺乏技术;当年鸡蛋价格行情不好;管理不到位……创业初期,面对重重困难,夫妻两上网查资料学技术;到有经验的养殖基地“取经”;拜访老中医,采集中草药喂养蛋鸡,通过各种办法来提高鸡蛋的产量和质量,最终第二批蛋鸡喂养相当成功,产蛋率高达97.5%,且鸡蛋的口感好。
戴燕飞和母亲把当天产下的鸡蛋成打包装好。
说话间,戴燕飞从料槽中抓了一把饲料告诉记者,鸡饲料都是以玉米、麦麸、豆油等为主要成分,再适当添加黄芪、当归等中草药调配而成,因为下蛋母鸡和女人坐月子一样,需要补充气血和足够的营养物质。“喂了7年的鸡,从来没有一只鸡发过病。”她自信满满坦言。
有了健康的鸡,高质量的鸡蛋,要发展还需规模化经营。2013年,在市蓄牧局、移民局、环保局、镇政府等部门的支持下,周军联成立了军联蛋鸡养殖合作社。2015年,又扩建了一栋2000平米的现代化标准鸡舍,帮助当地贫困移民及残疾低保人员就业。截至目前,该养殖场已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有标准化鸡舍两栋。“今后计划建有能容纳5万只鸡的现代化标准鸡舍。”周军联说,将利用蛋鸡养殖产生的大量有机肥,发展种养殖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带领库区移民脱贫致富。
周军联拨了拨料槽中饲料,观察蛋鸡的进食情况。
据市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世纪50年代末,因修建白马水库,周军联的父辈移民至泉塘村。目前,该村的移民有500余人。为带动移民创业,周军联夫妻吸纳了当地移民参与蛋鸡养殖,帮助周边从事蛋鸡养殖的移民建设标准化鸡舍,给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下阶段,该合作社还将与市移民局在该村定期开展蛋鸡养殖技术培训班。
来源:红网
作者:李梅花 钟青峰 方祥文
编辑:李响炮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