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见到他们,离乡背井与他们无关。他们创业的激情和火热的生活,一次次打开记者眼里的乡村图腾,那里有原野乡村、愚公移山、男耕女织……也有现代鸡舍、网红哥哥、新西兰村庄……,他们坚韧勤奋、朴实可亲、智慧有志向,他们互帮互促带动一方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娄底移民人家,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近期,娄底市移民局联合红网娄底站陆续推出娄底乡村振兴“四季歌”移民人家篇系列报道。
红网时刻记者 谭卫丰 通讯员 周阳 娄底报道
由于勤俭持家,踏实肯干,带领附近村民从“土农民”变成种菜能手,作为“外来户”的他们,被当地居民当成了亲人、朋友和致富带头人;
由于心地善良、任劳任怨,不管是谁家有需求,只要能做到,从不推辞,他俩被人称为“万金油”,成为太和安置基地有名的巧手、能手和爱心人士;
虽然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俩却时刻教育子女要知识改变命运,虽然生活艰苦,却仍然鼓励子女刻苦学习,坚持送他们读书成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们就是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涟滨街道办事处太保居委会居民金和生和颜建国夫妇。
患难与共 “苦家庭”焕发新容颜
配偶身患疾病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致使家庭经济极度贫困,不仅家徒四壁,而且欠下不少债务。1999年,均属于水库移民的颜建国与金和生因为各自配偶病故而重新组建了家庭。相似的人生经历,相同的苦难局面让两人相知相爱,相互扶持,相互关爱,患难与共。现实的困难并没有打倒这两个坚强的可怜人。夫妻俩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2000年,颜建国与金和生积极响应政府发展农业的号召,两人同心协力、勤学苦干,认真学习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并尝试种植时令蔬菜。几年来,夫妻俩始终持之以恒,勤耕不辍,在自家那块面积不大的土地上苦心经营着。皇天不负有心人,技术掌握了,蔬菜丰收了,收入提高了,夫妻俩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了。
虽然自身文化知识并不高,但夫妻俩在子女的教育上舍得下功夫,他们时常教育子女,家庭的困难是事实,但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只要你们肯学、想读,我们就是再辛苦也会送你们读书成才,保证不会因经济困难而影响你们的学业。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感情,让子女们深受感动,他们将父母的叮嘱和希望付之行动,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勤奋努力,最终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才。渐渐的,在金和生和颜建国夫妇的带领下,这个曾经苦难的家庭逐渐焕发出新的容颜。
带头创业 “外来户”变成“自家人”
虽然两人是组合家庭,但金和生和颜建国夫妇都是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同时诚实守法,勤恳待人。作为“外来户”,他们不仅从未和邻里发生过口角,而且很快地融入了当地居委会这个大家庭。他们将所学的种植技术免费传授给当地乡亲,带领大家一起种植优质蔬果。虽然当时自己家庭也非常困难,但从技术到种子,从田间到市场,只要村民有需求,他们两口子都是全力地无偿支持。在夫妻俩的影响和带动下,居委会出现了一大批种菜能手,给每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他两口子更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短短的几年里还清了以前因配偶患病欠下的债务,更让一双儿女学业有成,生活日新月异。慢慢的,他们得到了周边乡亲的认可,更得到了大伙真诚的尊重,被大家当成了亲人、朋友和致富带头人。
2004年,在征地拆迁中,金和生、颜建国夫妇更是积极响应,自觉为经开区建设宣传,并自发利用以前的人缘为征地拆迁工作做解释工作,得到了居委会和征迁干部的表扬。征拆后,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颜建国便主动到卫生管理部门报名,参加环卫工作。十来年,她认真负责,分管的片区在评比中年年被评为先进。
虽然自己的种植技术已无用武之地,但金和生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看准经开区建设工程多,务工人员短缺的机会,组织带领一帮志同道合的老兄弟组建了一支劳务队,在公平、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认真务工。他们不利用本地人的“身份优势”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诚信,在众多的劳务队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地劳务队的代表和亮点,也让跟随他的乡亲们通过勤劳来致富。
虽然年龄大了,子女成家立业了,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了,但金和生和颜建国却依然闲不下来。他们自己的说法是“忙习惯了,闲下来不知干什么,闲下来会生病”。颜建国依然在环卫岗位上,为居民清洁环境,当一名普通的“马路天使”。金和生不但在家照顾孙儿,而且在空闲之余用劳务队所学的技术为居委会和周边群众义务服务。不管是谁家有需求,只要能做到,从不推辞,被乡亲们称为居委会的“万金油”。
来源:红网
作者:谭卫丰 周阳
编辑:李响炮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