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18-09-21 16:40:36 字号:

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多项AI技术赋能金融、医疗行业 

9月17日,由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黄浦江畔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中国平安(601318,诊股)旗下金融科技公司——平安金融壹账通、医疗科技公司——平安好医生受邀参会。金融壹账通在大会的“AI+金融”展馆展出为传统金融线下网点赋能的Gamma人工智能营销解决方案,平安好医生则在“AI+医疗”展馆展出能识别脉象的“现代华佗”智能硬件、带有智能问诊及买药功能的“一分钟诊所”,以及最先进的AI辅助诊疗系统。

智能化产品解决传统金融营销获客难题

据悉,Gamma人工智能营销解决方案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将大数据、生物识别等先进技术与传统业务流程有机融合,打造出加马识客眼镜、加马客来屏、加马营销助手、加马远望智能报表工具、加马微表情面审辅助系统和加马智能贷款一体机等智能化工具。这一解决方案可对线下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智能化改造,推动线下网点在存量客户激活、线上线下获客及产品交叉营销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1

以融合了1:N识别、人脸识别、微表情识别等技术的加马客来屏为例,仅需几秒钟的时间,设备即可自动识别客户,进行千人千面的互动,并根据互动结果推介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改变了线下网点的金融服务千篇一律的固有模式。

此外,使用金融领域智能销售助手——加马销售助手,用户只需通过手机端上传需要解读的产品资料,加马销售助手即可自动进行文本解析。基于先进的声纹识别技术即可让加马营销助手变身为“虚拟客户经理”,并就金融产品与客户进行事实语音互动,回答与产品相关的问题。从效果测算来看,加马销售助手咨询准确率已超过90%,响应时间小于1秒,降低超40%柜员的工作量。

据悉,Gamma人工智能营销解决方案涵盖了数百项金融壹账通自主专利技术。该解决方案通过行为识别技术、落地于金融场景的机器阅读理解技术、智能语义识别技术和语义搜索等技术,为传统金融零售业带来营销体验、营销渠道、营销决策的变革,助力传统金融零售业科技化转型升级。测算数据显示,该解决方案能够达到客户活跃度提升50%以上,营销活动转发率提升3倍以上;沉睡客户唤回率平均提升3-5倍以上,新客户获客量增加2倍以上。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兼首席创新官邱寒表示,科技已经成为金融生态的新基因。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在线上金融已实现广泛应用。未来,金融壹账通将通过系列智能产品,赋能线下业务场景,实现传统金融行业转型升级。

AI智能硬件优化就医流程

在“AI+医疗”领域,智能药柜通过AI导诊系统,在收到患者病情主诉、年龄和性别等三个信息后即可获得云端专科医生的匹配,并进行语音咨询问诊。同时,该智能药柜还纳入了红外线体温枪、脉诊仪和血压仪三大检测设备,这些设备会根据用户的诊疗需求由云端医生主动开启,其后的检测所得数据也可实现在线实时回传,大幅缩短用户的就医时间。此外,用户还可同步在智能药柜付费买药,实现“AI预诊、在线问诊、支付购药”的一站式诊疗流程。

除智能药柜外,平安好医生在大会上还展示了“智能脉诊仪”和“AI辅助诊疗系统”两大“AI医生计划”核心设备。作为带有脉象识别功能的智能手环,“智能脉诊仪”模拟中医医生脉诊识别过程,并将脉诊结果和图形数据自动上传给平安好医生的云端医生,辅助医生诊疗。“AI辅助诊疗系统”则通过智能语音语义及大数据等技术,集合超3亿条在线诊疗及健康咨询数据,用于在线医疗咨询的预诊分诊、问诊等环节。该套系统使得医生接诊效率提升5倍以上,提高了线上问诊的效率和准确率。在日前公布的中报数据显示,平安好医生2018年上半年日均承接53.1万咨询量,较2017年同期增长58.0%。

2

平安好医生首席技术官王奇作为嘉宾参与此次大会并表示,“AI医生计划”是平安好医生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计划主要用于在线医疗的预诊分诊和问诊环节,将医生从重复性、初级咨询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就诊效率,放大服务能力,提高医疗精准度。

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平安在科技领域的投入金额累计超过500亿。目前,中国平安已将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科技等四大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客户经营、渠道管理、客户服务、风险管控等场景中,助力业务降本增效,强化风控,优化体验,提升核心金融业务竞争力。与此同时,平安通过科技平台输出“金融、医疗、汽车、房产、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行业整体科技水平提升。

中国平安表示,科技已经成为金融和健康医疗生态的新基因,未来,公司将通过包含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多项科技对传统金融和健康医疗业务进行全流程、智能化改造,依托科技赋能,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供稿)

来源:金融界

编辑:廖小红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