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波在娄底的临时画室专心绘画。
韩波在娄底周边的村庄写生创作。
红网时刻记者 李梅花 娄底报道
“因为爱娄底!所以画娄底!”话音刚落,一阵爽朗的笑声响起,这位时近耳顺之年的山东籍画家韩波竟如此坦诚地当着众人对异乡真情表白,连他自己都觉得讶异,而后显露出些许羞涩。
其实,无需他说,走进韩波在娄底的临时画室,便能深深感受到他对娄底这片土地的炙热爱恋。青砖黛瓦深巷,小桥流水人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不论是挂在墙面还是立于角落,抑或放置画板上的,一幅幅水墨画惟妙惟肖地将娄底山清水秀的美景和厚重的人文底蕴呈现出来,浓情也由此跃于纸间。
“艺术最高贵的品质不是绘画技法、笔墨和色彩,最为可贵的是真情实感!”聊及创作,韩波首先认为,饱含深情才会赋予创作生命力和感染力,使作品表达出一种意境,让观赏者像是喝了一杯老茶,品了一壶老酒,回味悠长。
韩波每到一处作画,都会吸引路人驻足观赏。
韩波的描绘娄底山水的写生作品。
湖湘大地,为何单单钟情娄底呢?记者的提问将韩波的思绪带回到2007年,同年11月,他在福建厦门写生完成后,正准备返程之际,接到一位来自湖南娄底朋友的邀请,便抱着“玩一玩”的心态顺道来到娄底,没想在朋友带他游玩娄底辖区的水府庙、湄江风景区后,他一下就被吸引住了。
“这里到处能见山水,远望山间绿树成荫,村庄掩映其中,还有清澈的河流,岸边停摆着渔船。”与娄底的初次相识,韩波记忆犹新,不禁再次盛赞娄底的自然风光美如画,令他流连忘返,以至每年都来娄底写生创作,到现在已有12年。他回忆说,此前脑海里所想象的江南元素,在娄底全找到了,这里则成了他创作江南水乡系列国画的源头活水。
另外,热情好客的娄底人民也是韩波对娄底产生深厚情愫的重要因素。他每到娄底一待就是两三个月,期间他喜欢独自一人到周边的乡村去写生,遇见好看的景色就停下来就地绘画,有时候一个地方能停留半个月。“画得真不赖,把我们村里的美景都定格在画里了。”韩波写生的时候,总能吸引很多人驻足观赏称赞。有些得知他是山东人的村民还会包好饺子、备好烧酒请他到家里吃饭、唠嗑。
多年辗转娄底各地,韩波的事迹和画作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2011年,他在娄底举办首场画展,许多铁粉慕名来观展,引起轰动,揽获好评。那时他的作品主要以北方壮阔雄伟的太行山为主,气势磅礴,与秀美的江南风光形成鲜明反差。踏进湘中大地以后,作品创新融入江南元素,特别是娄底的山好、水好、人好,让他的作品更是充满真情实感。其中画作《孙水河》,让一位老人红了眼眶,老人说,此画看着看着就像一部电影在放映,孩童时的往事历历在目。
韩波的描绘娄底山水的写生作品。
韩波个人山水画展正在布展,于11月16日至21日在娄底美术馆展出。
宝剑锋从磨砺出。因自幼酷爱中国画,韩波拜师学艺,经常通宵达旦或通读中外美术史,或临摹传统画家的代表作,凭着自己反复琢磨和努力,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他的艺术之路也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200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研究生山水画专业结业。2009年清华美术学院高研班结业。先后任教于鲁中大学工艺美术系、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自1990年开始,先后在淄博、新加坡、台湾、广州、北京、太原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数十个,近十余幅山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展,300余幅作品在国家级或省市报刊发表或专题介绍其绘画成就。1993年,山水画作品《风月》获文化部政府最高奖;2000年,临北宋山水获全国临摹大展金奖;2017年《清风晓月》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展最高奖。
从艺四十余年,临摹、写生、创作充斥着韩波的人生,如今他已摸索出一条自己的创作道路,将大自然的风景转化为独有的笔墨语言,绘画成作。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征集作品,他的创意源起湖南山水,思考之下深入湘西十八洞村采风、取材,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历时7个月,推翻10多稿,最终创作出中国画作品《十八洞》,成功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
湘中山水美如画,一枝一叶总关情。娄底,深深烙在了韩波的艺术生涯里,是他常挂嘴边的第二故乡。前段时间,他又回到娄底,筹备个人山水画展,将于11月16日至21日在娄底美术馆举办。他说,此次画展反映娄底风貌的作品有40多幅,每幅作品都饱含他对第二故乡的深情。
来源:红网
作者:李梅花
编辑:李响炮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