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娄底3月10日讯(通讯员 赵维力)彭瑶简介:男,36岁,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呼吸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毕业于南昌大学医学院,曾在湘雅二医院呼吸内科进修,擅长呼吸内镜下检查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常见病的治疗。彭瑶是2月11日娄底市第二人民医院支援湖北黄冈罗田医疗队7人小组组长。
征战沙场倍感荣幸
彭瑶用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黄冈之行初衷。《诗经.秦风.无衣》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秦人尚武,这首诗充满了秦人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英勇气概。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彭瑶认为现代湖湘儿女霸得蛮、不服输、敢担当的精神一点不输古代秦人。
彭瑶在日记中写道:“战场的号角在吹响,战歌在天空嘹亮,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报名且如愿以偿地参加了湖南支援湖北医疗队。作为白衣战士,能够冲锋在前与死神较量,这我深感荣幸,是荣誉,也是责任!我们承载了湖南人民的重托,也承载着湖北人民的厚望!”
是啊,2020年初的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一个个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汇聚成声势浩浩荡荡的中国红,红遍网络、红遍中国、红遍全球!一批批不避险、不畏艰难医疗队真的值得大家敬佩!
匆别妻儿直奔征途
彭瑶日记:
2月11日深夜。罗田,这座美丽祥和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安静迎接着我们……
2月12日。我们医疗队紧急参与感控专项培训。开展练习,穿脱防护服隔离衣。作为队长,只有想得多、做得周全才能保证每位队员的安全。我对我的队员们交待:疫区就是战场,保护好自己才能消灭“敌人”,我们一起来到罗田,也要一起凯旋而归!
2月15日。在紧张而忙碌的练习培训过后。我们正式走进战场——罗田县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病房。在这里,有将近20个危重病人在等待着我们的到来。这里的病人基础疾病多,而且病情进展快,病程长,病情不平稳。有多个呼吸衰竭的病人……我们相互鼓励,勇气和力量冲散了战前的恐惧和忐忑。我们首先认真查看了每一个病人。针对各个病人制定了适用于新冠肺炎病人的诊疗方案,争分夺秒与病毒抢时间、与死神赛跑。为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的痛苦,我们先后为患者用上无创呼吸、高流量吸氧、气管插管、有创呼吸、静脉置管、俯卧位通气。并使用视频连线,接受湖南远程会诊。可谓十八般武艺,尽我所能。虽然有时候会很辛苦,自己会出现头晕、头痛、缺氧,甚至全身湿透,但我们的内心是满足的。
15床肖某,是个40多的大哥,入院的时候,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已经无法下床,呼吸很困难,全身浮肿,我们及时给他调整了治疗方案,他的病情也一天天好转起来,住院一个多月了,昨天我们扶着他下床活动了,笑容再次出现在了他的脸上,他笑着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并说:等我病好了,疫情过后,我一定要到娄底来见大家,感谢你们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尤其是看见一个个危重病人相继出院,对我们竖起大拇指,我心中充满了自豪。这场战役最终迎来了决战时刻,湖北多地已无新增病人,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重患走了内心伤感
当笔者问彭医生黄冈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时,他说道:“尽管我们用尽了所有的办法抢救,可是一位60多岁的阿姨还是走了,让我觉得此行并不完美,很遗憾!这是我最难忘的事情。”彭瑶介绍说,32床的阿姨来的时候,做CT已经显示完全白肺了,呼吸特别困难,我们给她上了无创呼吸机,但血氧饱和度一直上不去,生命体征越来差,最后只好进行气管插管,并给她定时翻身进行俯卧位通气。观察她的生命体征变化,我一直守在病床旁,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一个班下来全身已是湿透,这个病人一共组织了三次远程会诊,不幸的是其病情越来越重,最后还是没抢救过来。
彭瑶:待我归来。正是春暖花开。待我归来。一起去看花红绿柳。
我们期待湖湘白衣战士凯旋!
来源:红网娄底站
作者:赵维力
编辑:李梅花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