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娄底:在疫情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
2020-08-18 11:30:49 字号:

红网时刻通讯员 谭小斌 肖泉 报道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娄底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全市经济在异常艰难之中稳健前行,在疫情重围之下逐步复苏回暖,上半年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从降幅收窄到转负为正,并继续保持排位全省靠前,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运行复苏回暖

上半年,全市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循环基本畅通,各项经济指标增长持续回升,较好地承受住了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67.04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高于一季度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36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高于一季度4.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第二产业增加值295.54亿元,同比增长2.3%,增幅高于一季度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405.14亿元,同比增长0.8%,增幅高于一季度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增幅高于一季度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建筑业增加值52.12亿元,同比增长2.3%,增幅高于一季度4.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2%,增幅高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9亿元,同比下降6.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全市地方财政收入38.07亿元,同比下降5.3%,居全省第4位,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7.6%,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165元和6439元,同比分别增长5.0%和7.8%,增幅分别高于一季度2.9和2.8个百分点,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第3位。

产业发展稳步回升

今年以来,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娄底市在推进复工复产达产达效和企业解难纾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三次产业发展均呈稳步回升态势,尤其是工业经济持续向好,贡献突出,有力支撑了上半年全市经济复苏。一是农业生产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加快生猪产能恢复等重点任务,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平稳有序。全市分级分类抓好春管春耕,大力整治耕地抛荒,春夏播粮食面积稳中有增,全市早稻播种面积91.93万亩,同比增长9%,中稻和一季晚稻90.16万亩,旱粮79.61万亩;经济作物喜获丰收,全市油菜籽产量5.37万吨,同比增长20.9%,蔬菜产量57.14万吨,同比增长4.5%,茶叶产量5561吨,同比增长14.8%,黄桃、草莓、蓝莓、枇杷、桑葚等特色水果产量9.17万吨,同比增长17.3%,中草药材1.31万吨,同比增长25.8%;生猪产能逐步恢复,新增复养规模化生猪养殖场30多家,新增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4个,出栏生猪148.83万头,存栏生猪211.92万头。二是工业经济加快回升。上半年,全市钢铁、工程机械、水泥等支柱行业稳产增产,带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从1-2月的-2.5%逐月回升到上半年的增长2.6%,增幅排位从1-2月的全省第5位前进到上半年的第2位,工业经济呈加快回升态势。正增长大类行业逐月增多,上半年,全市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实现了正增长,比1-2月增加了12个;支柱行业、重点企业稳中有升,涟钢、冷钢、VAMA、三一中源新材料、中兴液压等重点企业产销两旺、支撑有力,从主要行业看,钢铁行业继续保持稳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0.8%;机械制造及相关行业势头向好,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8%、10.2%、8.8%和4.3%;水泥、混凝土等建材行业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全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小微型企业较快复苏,全市小微型企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5%,快于大中型工业企业1.7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达产达效继续加快,对全市工业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三是第三产业运行逐步改善。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0.8%,低于GDP增长0.8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首次低于GDP增长,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深远而持久,但总体上第三产业各行业均在缓慢恢复之中,运行逐步改善。第三产业7大行业中,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仍未摆脱负增长局面,但降幅均比一季度有所收窄;金融业、房地产业、电信业等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2%、5.8%、6.7%和6.1%,四大行业占全市第三产业的比重达65%,为稳定全市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

市场需求有序恢复

年初,受疫情影响,全市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均受到了较大冲击。为此,娄底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有关部门科学应对、精准施策,稳增长、促消费、扩投资,“三驾马车”负重前行,市场需求有序恢复。一是投资建设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市积极对接国省项目政策,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着力破解影响项目推进的制约因素,项目建设成效较好。争资争项成效较好,上半年,全市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10.65亿元,争取专项债券项目30个,发行专项债券32.47亿元;重点项目推进有力,13个省“五个100”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5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8.6%;上半年组织开展了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8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63.47亿元;钢铁深加工和工程机械制造相关项目来势向好,纳入三一产业园建设的重点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145.71亿元;项目开工和入库进度加快,5月全市新入库投资项目95个,6月全市新入库项目126个,有效扭转了全市在库项目不足的被动局面;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拉动明显,全市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6.2%,快于全市投资增长9个百分点,完成投资额占全市投资的比重提升到72.7%,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市场缓慢恢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2月的下降13.2%逐月回升到上半年的下降6.5%,降幅逐月收窄,尤其是6月当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5%,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基本生活用品类相对稳定,粮油食品类6月当月同比下降0.3%,服装鞋帽类同比增长7.0%,日用品类同比增长8.7%;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等重点品类商品销售回升,6月当月分别增长23.6%和3.0%。三是出口额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1.0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额15.6亿元,降幅从1-2月的下降67.2%逐月收窄到下降33.8%。

转型升级有力推进

今年1至6月,全市转型升级持续深入,工业经济继续向中高端迈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壮大,新兴经济逆势上扬,为全市经济回升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产业链建设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全市产业链建设势头向好,尤其是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工程机械及汽车配套这两条产业链,随着涟钢高速棒材、高强钢及“三一”产业园相关项目的快速推进,产业链条更加完整,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集聚性和规模化效应进一步凸显,前景向好,未来可期。初步测算,钢材及薄板深加工产业链对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60%左右。二是工业经济继续向“中高端”迈进。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1%和8.7%,分别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长26.5和6.1个百分点,“两高”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5%,比上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三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网络直播、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区块链等新兴产业持续活跃,快速扩张,线上经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并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娄底南联创小镇互联网企业达400余家;跨境电商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在库本土限上电商企业达66家,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10.39亿元,同比增长16.5%。

民本民生保障有力

在全市财政收支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全市全力以赴保民生、保就业,民生投入力度加大,社会就业总体稳定,重点民生实事稳步推进,民本民生保障有力。一是民生领域投入加大。上半年,全市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等重点民生领域支出118.97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3.6%,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二是城乡就业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社保费用减免和稳岗补贴等各项政策,先后组织多趟高铁专列、包车等方式点对点输送农民工,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用工保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安排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人,就业市场总体比较稳定。三是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增长。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74元,同比增长6.2%,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2.4%,高于同期GDP增长0.8个百分点。

来源:红网

作者:谭小斌 肖泉

编辑:李响炮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