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95后”年轻干部肖杨:“四水”养“四心” 做群众贴心人
2021-05-28 15:09:18 字号:

“95后”年轻干部肖杨:“四水”养“四心” 做群众贴心人

图片2.jpg

肖杨走访困难户。

红网时刻通讯员 朱恒睿 娄底报道

基层干部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1998年出生的肖杨,是湖南省委组织部2019年选调生,现任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镇长助理、组织干事、长石村总支书记助理。在工作中,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四水”涵养“四心”,落实政策、代办服务、调解纠纷,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这位“95后”年轻干部真正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

肚中“墨水”养“同心”

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肖杨常年怀抱着一份对家乡“风土人物事”的绵长情意,这份情因时间的沉淀而在他心中愈发浓烈,在他顺利考取中南大学后也未曾停歇。他清楚地知道,当下中国农村还留有很多问题、存在许多不足,亟待解决;想要更好地建设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需要有志青年识大势、顾大局,不求易、不避难,懂得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

大一开始,肖杨就对自己的职业未来十分清晰,规划出教师和公务员两个方向;大四时期,考取教师资格证后又成功被录为湖南定向选调生的他,也曾在二者之间有过考量。但最终因心中那份难舍的乡情,肖杨选择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去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的号召,成为了一名肩负时代使命的基层选调生,励志同广大群众一起奋斗、一起追梦、一起前进,誓要让青春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奉献服务中淬炼升华、熠熠发光。

眼底“泪水”养“初心”

“人民群众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牵挂”,在刚入职时,肖杨还无法深刻地领会到这句话背后“沉甸甸”的承诺。初到基层的前半年,他作为专职驻村队员住在村子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在乡野间奔忙,配合村支部书记处理日常事务。

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真正让尚存“学生气”的肖杨认识、了解、熟悉基层,逐步走到群众中去、走到实践中去的,要提到那次全村遍访,他所在的村一共有220多户贫困户,是水车镇贫困人口第二多的村庄,在走访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他们的“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是否有其他突发情况。

尽管工作繁重,他未曾感到泄气。“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在走访过程中,肖杨深刻体会到一点,那就是党的好政策,可以切实地让生活有困难的群众过上好日子。而他作为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年轻基层干部,要时刻本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信念,引好“上面千条线”,当好“下面一根针”,做党各项方针的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

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有贫困户的孩子在读职高,根据政策可以每学期享受“雨露计划”1500元,肖杨协助贫困学子准备好相关资料,然后报告给村委会按政策申报,为困难群众提供“稳稳的幸福”。用心、关心群众的实际困难,动容、理解并扎扎实实地帮他们解决,这是肖杨的理想与初心,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在一次又一次为群众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己所能后,他愈发坚定为民做事的“原点”,秉持爱民、敬民之心,将自身的人生价值追求同人民幸福紧密联系起来,着力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图片3.jpg

肖杨到群众家走访,力阻“病根”变“穷根”。

身上“汗水”养“耐心”

扎根基层,“群众之事无小事”是为民服务的真谛。农村社会事务纷繁琐碎,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因此,需要一线的基层干部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保持恒久耐心,在繁琐工作中掌握办事规律,提高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

刚到基层时,肖杨对于很多事情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特别是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显得措手不及。他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太太因为不符合低保政策在哭、闹,和她讲解政策,让她的子女、亲戚都来做思想工作,这才解决;他还记得独自在村部值班时接待过一名反映问题的贫困户,结果因为危房改造款的问题结结实实挨了一顿骂:贫困户危房改造拨了12000元,但听到隔壁户拨了20000元后,心里很不平衡,说出来的话也非常难听。当时,肖杨才到村里工作两个多月,最后在村支书的帮助下,为那位贫困户讲清楚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人心平气和地劝了回去。

肖杨感慨万千地表示,要想适应基层,最重要的是多经历、多体验,跟乡镇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如何与群众相处,做一个耐心倾听、敢于上手的“基层人”。“群众不是来闹的,是对政策有误解。你给他倒一杯茶,认真解释政策,相当于少了一个上访的苗头。”现在的肖杨已经在锻炼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应对法”:第一点,要熟悉政策,了解政策情况,这样才能向群众传达;第二点,要知道群众的问题根源,对症下药。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基层的事都很琐碎,没有所谓的轰轰烈烈,因此一定要有耐心,耐住性子,沉下来心来做事。肖杨认为,基层工作里最大的成功就是尽己所能为群众打一份报告、搞一次卫生、办一张卡,群众一句真心的“谢谢”“您辛苦”,在基层干部的心里抵得上亿万黄金。

图片5.jpg

肖杨为困难户送去政策。

脚下“泥水”养“劳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肖杨作为年轻干部,怀揣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奔波在路上、忙碌在乡野。这份“劳心”让肖杨在扶贫工作中察实情、干实事、求实效,以实际情况为准精准施策。

“我们计算贫困户收入的时候很切实地体会到,一个家庭里只要有一个人在外务工,他家的收入就可以保证。所以如果发现有的人具备劳动能力却等着靠国家的资助生活,就要做工作打开他的思想,为他提供就业渠道。”简单地“给钱脱贫”是一种懈怠,肖杨一直坚定,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激发贫困户自身脱贫动力,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深入思考现状、解决根源问题,是肖杨在繁重辛苦的基层工作中总结出的必备品质。

“基层工作主要是多且杂,往往一个人身兼数职,从‘校门’到‘公门’,最难的就是适应环境的改变和身份的改变。”肖杨感慨,身为基层干部,要练就“十指弹琴”的本领:“需要把多方面的事情同时处理好,这样你才能在乡镇立足,算一个可以让别人信得过的人。”心中有人民,把人民的“小事”放在心上、办好人民各项“急难愁盼”问题,肖杨的“劳心真情”定会不负人民信任、不负组织期望。

事常新,人常变。而在时代浪潮中,肖杨以“四水”养“四心”,怀抱初心、怀揣使命,把责任扛在肩上,以自己的韧性和努力,步履稳健地走好基层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朱恒睿

编辑:李响炮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