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李聚奎:戎马一生跟党走
2021-07-12 08:50:06 字号:

李聚奎:戎马一生跟党走

李聚奎故居.JPG

李聚奎故居。

红网时刻通讯员 李莜 李倩 娄底报道

驾车来到位于涟源市龙塘镇新石桥村的李聚奎故居。这是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的旧式民居,坐北朝南,黄墙青瓦,绿意环抱,尽显古朴庄重。故居内,一幅幅展板,再现了开国上将李聚奎的光辉一生;一件件旧物,唤醒了一段热血澎湃的红色记忆;一簇簇鲜花,寄托了人们对英烈无尽的缅怀和哀思。

1904年,李聚奎出生于涟源市龙塘镇新石桥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9月,叶挺的北伐先遣团经过桥头河镇,高昂的革命气势激发起李聚奎从军报国的热情,他便毅然加入了北伐的国民革命军。

1928年7月,李聚奎参加了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同年8月,在贺国中的介绍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小组会上,他坚定地说:“我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此后,无论多么艰难困苦,他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铮铮誓言。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攻打文家市、攻打长沙、红4军宁冈会师中,都有李聚奎的身影。

1930年12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一次“围剿”。任红3军9师27团团长的李聚奎带头冲锋、奋勇杀敌。在活捉国民党师长张辉瓒的战斗中,红9师打得英勇顽强,包括李聚奎在内的3个团长全部负伤。但此次反围剿取得首战大捷,敌18师的两个旅及师部机关9000余人,全部被歼灭或被俘虏。

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李聚奎任红3军第9师师长。他深入前哨阵地,仔细观察敌情,发现一处情况特殊,推断是敌指挥机关,便命令部队带上机枪冲锋。经过40分钟激战,全歼敌52师直属部队与一个旅,俘虏了敌师长及以下官兵3000余人。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李聚奎率领红1师担负先遣任务。临行前毛泽东亲自嘱咐:“你们在前面开路,具体道路由你们在前头决策。”肩负毛泽东的殷殷嘱托,李聚奎率领队伍突破乌江、攻占遵义城、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为掩护中央机关屡建奇功。

1936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由红四方面军执行建立河西根据地和“打通远方”的任务;11月中旬,组成西路军。李聚奎任西路军第9军参谋长,与军长王树声同红5军、红30军一起西渡黄河,遭遇到驻守甘肃、青海的马家军疯狂围追堵截。他们英勇奋战,予敌以重大杀伤,有力地配合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年1-3月,由于敌众我寡,武器装备也相差很远,红军苦战40天,西路军最终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李聚奎孤身一人,躲藏在荒无人烟的祁连山,望着落山的残阳把群山笼罩在一片血色中,心中生出一个念头:太阳有落就有升!党中央还在,河东红军还在,西路军的指战员也是不会被捕尽杀绝的。到黄河东去,找党中央去!找红军去!

就这样,李聚奎只身带着一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从敌师长手里缴获的指北针,怀着一定要找到党中央、找到自己军队的信念,独自一人边要饭边向东走。历时近两个月,行程千里,历经千辛万苦的他终于回到了红军的行列。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李聚奎被任命为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负责筹措抗美援朝物资。针对现代化战争的后勤保障特点,他积极调整后勤组织和运输线的兵站,将作战物资沿兵站线梯次储备。

第一次战役后,为解决由于敌机轰炸和夜间作战部队不能生火做饭的问题,李聚奎根据在长征路上曾吃过老百姓做的炒面一事,提出向部队供应炒面。于是,东北和许多省市家家户户开始炒炒面。仅20多天,第一批200万公斤炒面就送到了前线。从此,作战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军需”。

1955年7月,我国成立石油工业部,周恩来任命李聚奎为部长。在石油部工作期间,他常年下基层,深入荒漠戈壁,风餐露宿,一手创建了克拉玛依油田,先后筹备、组建了松辽石油勘探局、华东石油勘探局和华北石油勘探处等,为我国石油事业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995年6月25日,李聚奎逝世,享年91岁。子女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个他平时记事的本子,在内页里写了一段话:“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绝不会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绝不会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绝不止步不前。”

寥寥数语,正是李聚奎一生的写照。

来源:红网

作者:李莜 李倩

编辑:李响炮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