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谭卫丰 刘慧莹 通讯员 申学军 李学耕 娄底报道
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2021年9月7日,是袁隆平诞辰91周年。
一部诗、一季稻、一幅画……这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功勋科学家与娄底有着鲜为人知的特殊“袁分”。
一部诗:“唯有你,将血汗洒在我们一辈子走不完的田野”
《水稻颂辞》长篇诗集。
“从湘江、长江到湄公河/从海南岛到非洲大地/距离再远/远不过一颗稻子的香味/距离再远/远不过一颗爱人的心。”
7月24日,参加湖南“高新之光”科技诗歌采风创作活动的娄底著名诗人龙红年怀着对袁隆平院士的崇高敬意来到袁隆平水稻博物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参观了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袁隆平院士生前工作的办公室、会客室、实验室,缅怀这位离世不久的“稻神”,并现场捐赠了献给袁隆平院士的长篇诗集《水稻颂辞》。
龙红年仍然清晰地记得,十岁生日那天,自己接过母亲偷偷端过来的加有煎鸡蛋的一小钵白米饭,躲在屋檐下狼吞虎咽的模样。关于饥饿的记忆,让他对水稻有了特殊的理解,对袁隆平有了特别的敬意。
2010年,当看到以袁隆平为题材的传记、音乐、电影、戏剧、报告文学等均有出现,唯独少了诗歌这种形式,龙红年便萌发了以诗歌这种更最抒情、更奔放的文学作品向袁隆平献上一份特殊礼物的想法。
2020年元月,这部耗时10余载呕心沥血创作的诗歌巨作《水稻颂辞》,长达3000余行,14万余字,被列为省文联三百文艺人才工程扶持的作品终于面世。全书以“袁隆平、水稻”为核心,将诗人对人类、生存、饥饿、祖国、大地、历史、命运、中国梦的思索纵横贯汇其中,博大精深,气势磅礴。
“创作这部诗歌时,感觉就像在写自己的父亲,他们矍铄的脸庞,甚至脸上的皱纹,都是那么的相似。”对于这部作品,龙红年坦言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饱含自己的感情。他在诗的结尾这样写道:“袁隆平,离我们和土地都很近,与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差不多。电视里看到灰白头发直立头发的他,我真想大喊一声——父亲!”
一季稻:“将技术落实到每一个农户与坵块”
2009年6月26日,袁隆平在双峰县印塘乡大桥边村水稻基地参观。
娄底市双峰县是农业大县,素有“湘中粮仓”之称。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吨粮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部、省超级稻示范推广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县。躬耕田畴第一线,把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袁隆平始终忘不了湘中双峰这块沃土。
2009年2月3日,袁隆平院士受聘为双峰县粮食生产首席顾问后,将双峰县列为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工程项目县,并将“超级稻加再生稻过吨粮”这一高产攻关核心示范任务交给双峰,同时把省农科院的试验田搬到了印塘乡和梓门桥镇,其中印塘乡大桥边村超级稻加再生稻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110亩。
2009年6月26日,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早稻现场会在双峰召开。袁隆平率领来自全省各地的200多名代表来到印塘乡大桥边村100亩“超级杂交中稻加再生稻亩产千公斤”的试验攻关基地参观。看到连片的稻田一望无垠,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袁隆平高兴地表示,双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种三产四”,将技术落实到每一个农户与坵块,把工作真正做到了家。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在双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当年年底,由袁隆平首次提出的超级稻“一季加再生亩产过吨粮”高产攻关示范项目在双峰试种成功了!得知这一信息的袁隆平喜不自禁:“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也很有压力!双峰县这样重视农业生产,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
一幅画:“这是一个农民给我的最好的精神奖励”
《禾下乘凉梦》版画。
“袁隆平院士对我说,这个非常好,这是一个新化农民给我的最好的精神奖励!”对于十六年前的那一幕,新化农民版画家谢敏杰仍然记忆犹新。
2005年9月,娄底市新化县青年农民版画家谢敏杰,有感于自家种的杂交水稻喜获丰收,创作了一幅杂交水稻丰收的版画。纯朴的谢敏杰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以前我们饭都呷不饱,幸亏现在有了杂交稻,粮食大丰收,呷都呷不完。这个发明杂交稻的人真的了不起,可惜我不认识他,我好想把这幅画送给他。
在媒体朋友申学军和时任新化县文联主席袁又琦的牵线搭桥和精心指导下,2005年11月25日,谢敏杰带着由《我家的杂交稻》修改成的画作《禾下乘凉梦》,来到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见到了刚刚从试验田查看杂交稻回来的袁隆平。
虽然袁隆平院士当时已过古稀之年,但看上去精神很好,而且和蔼可亲。与其说是一个声名显赫的科学家,其实更像一个朴实无华的老农。见到谢敏杰赠送的画作,袁老很高兴,连声说了几个“非常好”。
谢敏杰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自己以杂交水稻为主题创作了不少作品。今年新创作的版画《盘中餐》,就是从犁田、施肥、下种扯秧到收割、晒谷、归仓等十二个步骤讲述杂交水稻种植的全过程。原本想等作品全部完成后再送给袁隆平院士看看,结果却成了永远的遗憾!
来源:红网
作者:谭卫丰 刘慧莹 申学军 李学耕
编辑:肖银资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