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娄底11月23日讯(通讯员 曾右武)近日,笔者从娄底市委宣传部了解到,《娄底市“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日前正式印发。《规划》从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闻网络出版广电影视事业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生产、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优秀地域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对全市“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总体部署,提出到2025年,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幸福城市,文化事业建设呈现新气象,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文化传承创新实现新突破,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主要文化发展指标和文化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规划》结合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和娄底的新实际,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服务全省“三高四新”战略,推动娄底“四个城市”建设,对“十四五”期间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主要突出4个特点。
突出改革创新,注重结合时代要求。以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点,破除影响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事业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制度藩篱,提出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新政策,不断解决好当前我市文化改革发展领域的薄弱环节、普遍问题、突出短板,提出在“十四五”末“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幸福城市”的发展总目标,并对娄底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文化软实力、优秀地域文化传承弘扬、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人才建设等领域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突出全域统揽,注重凸显地域特色。注重一盘棋谋划,一张网规划,强化部门横向衔接配合、市县纵向步调一致。注重推进全域文明创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由一城创建向全域创建转变,力争在市中心城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到2025年,再有1个县级城市创建成功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注重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协同,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工作举措整体有序,要推进新时代娄底地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提升、网络文艺视听产品打造、文艺活动普及繁荣、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文化产品创作和传播工程,努力打造凸显时代精神,反映重大成就、符合人民需求的文艺精品,不断增强娄底的文化软实力,形成娄底的文化IP,加速娄底文化融城步伐;要推动构建“一心引领、双向驱动、点位支撑、多板块发力”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做优文化装备制造业、工艺美术品业、印刷复制版权业等主导产业,做强演艺娱乐服务业、艺术培训与研学服务业、景区游览管理服务业等提升产业,做大数字内容服务业、婚庆会展服务业、影视动漫产业等培育产业,大力实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着重打造新化文印科技产业园、网络视听文化产业园、中南地区文体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园区(基地)。
突出融合发展,注重突出项目带动。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工业、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抢抓全域文明创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精品旅游路线和标志性项目建设机遇,围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谋划了135个重点项目;围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谋划了22个重点项目;围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谋划了13个重点项目。在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加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紫鹊界康养小镇、曾国藩·家国文化公园等一批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强力支持紫鹊界梯田、曾国藩故居、湄江旅游区等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成功创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突出价值导向,注重发挥两个效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注重发挥文化改革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发推动作用,同时也注重发挥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好人之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志愿服务品牌培育、家风家教文化建设、诚信体系建设等社会文明程度七大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加强改善直接关系文化民生的重点工程和项目;着力实施融媒体平台建设、新媒体内容创优、新型实体书店建设、网络视听作品创作等新闻出版广电影视事业发展体系建设四大重点工程,加快推动市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断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质、文化惠民、文化场馆建设、全民健身推广、县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点工程及革命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物价值传播推广创新创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养提升等计划,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 红网
作者:曾右武
编辑:刘丹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