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红”服务志愿者到群众家开展服务,慰问老人。
村民通过屋场会解决共同关心的身边事。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刘连生 彭晗 王曙蕾 李赛 娄底报道
星城娄底,湘中明珠;社会安宁,一派祥和。
近几年来,娄底市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根据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创新打造了“娄底红”“屋场会”“积分制”基层群众自治3大支点,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5月19日,中央政法委在第七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推介了娄底市基层自治创新相关经验做法。
“娄底红”汇聚网格点点星火
近年来,娄底市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建立了覆盖全市、专兼结合、多方参与的“娄底红”网格志愿服务团队,并鼓励街道、乡镇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在“娄底红”的旗帜下不断涌现出“上梅红”“乐坪乐”“长青藤”“天门红”等特色品牌,形成了群众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自治生动局面。
全市共划分网格9773个,配备网格员9815人,建立“娄底红”网格志愿服务队9905支,招募群众志愿者15万余人,网格员和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服务管理团队覆盖了全市每一个楼栋、每一个村组、每一个单位,成为基层自治的点点“星火”。
“上梅红”是娄底市网格化志愿服务的先头军。近年来,新化县上梅街道积极探索基层志愿服务新举措,“上梅红”成为响当当的志愿服务品牌。他们将全街道划分为26个大网格、169个中网格、1399个楼栋(院落)小网格,成立志愿服务队2399支,覆盖所有楼栋院落,发展志愿者4万余人。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志愿者或社会贤达担任楼栋长(网格员),带领4-6名“上梅红”志愿者组成小分队,履行学习宣传政策、调处邻里纠纷、维护社会治安和安全巡防等8项工作职责。通过“上梅红”APP将楼栋志愿者和街道指挥中心有效联通,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反馈到街道指挥中心,构建了“街道吹哨、部门报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联动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新化县上梅街道将“上梅红”楼栋志愿服务“微治理”模式融入网格管理体系,以体系化管理、心贴心服务,让网格管理服务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形成了天上有“云”、地下有“网”、身边有“格”、手中有“端”的“四有”防疫格局,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上梅红”正是“娄底红”的生动实践和样板。“娄底红”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管理深度,“娄底红”APP与全市网格化信息平台对接联通,实现了市域网格全覆盖、职能部门全联通、信息数据全共享。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诉求,全市9000余个网格均建立服务微信群,实现了“线上接单、线下解难”;有网格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及时转入“娄底红”APP按层级转办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实现“网格吹哨、干部报到”。
“屋场会”解决老百姓“麻纱事”
涟源市湖泉镇村民老颜逢人便说:“多亏‘屋场会’帮我解决了多年的‘麻纱’事,现在我干什么都舒心了!”
原来,2017年,老颜要在一座坟墓旁挖土建房,因地界争议与同村村民发生纠纷,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多次组织调解未达成共识。2020年5月3日,双方在现场发生争执,导致人员受伤,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镇政府迅速对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与双方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进行深入沟通,了解问题症结,形成初步解决方案。接着,村干部与当事双方、老党员、乡贤及群众代表在村屋场上搬来板凳围坐一起召开了“屋场会”。当事双方面对面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乡贤入情入理进行调解,乡镇分管领导现场一一理清争议焦点。结合民俗民风,找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点,消除双方抵触情绪,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书面协议,并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监督下履行到位。
一次“屋场会”,化解多年矛盾,带来乡村和谐。
近年来,“屋场会”作为娄底市在农村地区创新开展的群众议事协商模式,通过把干群议事的会议室搬到屋场院子、田间地头,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取得了“贴近群众接地气,组织群众聚人气,明辨是非树正气,化解矛盾消怨气”的良好效果。
为方便群众,“屋场会”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农闲时段,党员干部主动登门,不拘形式、不限地点,没有主席台、干群同坐一条凳,与老百姓一起讲政策、拉家常、听意见、谈问题、议事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真正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以村为单位建立问题台账,对能当场解决的即时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知会相关责任方,及时受理、处置、答复,并定期开展回访,确保群众反映“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屋场会”把更多的普通群众、乡贤、贫困户、上访户、致富能手、志愿者吸纳进来,群众的“话语权”大大提升,真正做到了“群众说事、屋场共治”。娄底市2020年推广“屋场会”模式以来,共召开“屋场会”2.8万余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9万余起,70多名重复访越级访当事人息诉罢访,有效畅通了社情民意,化解了矛盾纠纷。
“小积分”奏响乡村“大乐章”
在集体经济收入状况较好的行政村,娄底市推行“积分制”管理,将村里大小事务纳入积分卡,村民根据积分参与村级集体收入分红。通过实施“积分制”管理,探索出一条有效激发农村自治活力的创新之路。
油溪桥村是新化县吉庆镇一个地处偏远的山村,近年来运用系统思维,创建积分制管理模式,以小积分奏响了“大合唱”。该村的成功探索,为全市推广积分制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积分制”采用干部群众全参与、村级事务全纳入、考核流程全公开的管理模式。在村支两委主导下,以积分考核管理为主要形式,将村级各项事务和村规民约内容纳入积分制赋分项目,逐人建立积分动态管理台账,从积分登记到审核、公示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管控。
“积分制”的制定分成“策由民商、策由民定、策由民决”3步。第1步,村组组长分片收集村民关于村级事务的“金点子”,提交村支两委讨论后,再向全体村民征询意见;第2步,以村规民约与收集到的意见为基础,拟订积分管理实施细则;第3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投票,表决通过后,根据实践情况进一步查漏补缺、修改完善。
据悉,“积分制”计分由基础分、奖励分和处罚分组成,根据事项重要程度进行赋分。其中,按各户人口数确定基础分,并根据村民参与村级事务包括村庄建设、产业培育、文明创建等事项,以及在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突发事件处置中所作的贡献予以加分,对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行为予以扣分。通过积分管理,切实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没得”运用到村级事务管理中。
普通村民纳入积分管理后,积分与参与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分红等切身利益挂钩,让村民真正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同时,广泛开展评选星级文明户、先进村组、先进家庭等活动,广大乡村一派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向上的好风气。
党员干部纳入积分管理后,积分和村组干部工资绩效制、“四考核”制度配套实施,对干部出勤、参与公益活动、业务素质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标准从抽象变具体,先进后进一目了然,让每个人身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工作有动力。
如今,油溪桥村义务筹工筹劳7.6万多人次,开展项目自建,形成了乡村旅游、四季水果、小籽花生、田鱼、甲鱼等5大支柱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村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大幅增长,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百强特色村庄等多项殊荣。“积分制”深挖了乡村振兴的潜力,切实推动村与民共商、共建、共享、共富,村民致富与村级发展呈现“大河有水小河满”的生动景象。
来源:红网
作者:刘连生 彭晗 王曙蕾 李赛
编辑:谭卫丰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