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送交与大爱清尘志愿者们下乡探访尘肺病患者。
登记尘肺病患者相关信息。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张艳芳 刘明军 娄底报道
“不用您自己搬,等会我们帮您送回家,给您安装好,教您怎么用,放心吧!”3月2日,李送交笑着对涟源市湄江镇的受助患者谢少兰家属说。因新冠疫情影响,这是李送交今年第1次上门探访尘肺病患者,却也是他11年来救助尘肺病患者的第N次行动了。
3月2日,涟源市湄江镇中心卫生院,“学雷锋 送温暖”关爱尘肺病患者行动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支持下热火朝天地开展着。活动现场,来自湄江镇周边地区的几十名尘肺病患者,或是跟着大爱清尘志愿者做康复操,或是围着当天特意前来义诊的娄底市中医医院专家求医问诊。人群中,有一人总是脚步匆匆,一会与志愿者交接工作,一会关心询问患者身体情况,一会跟爱心人士介绍活动事项,他就是李送交,大爱清尘基金娄底工作站站长。他身材不高,腰板却挺得笔直,走起路来龙行虎步。憨憨的脸庞、黝黑的皮肤、乌黑锃亮的短发,笑弯了的眼里总闪着清澈明亮的光,配上他圆圆的肚子,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搬着新的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和制氧机,李送交和志愿者们来到尘肺病患者谢少兰家中。简陋的房间里,一张床、两张桌子,最值钱的就是价值3000元左右且24小时不停工的制氧机。68岁的谢少兰费力地趴在桌上,虽然插着吸氧鼻管,但呼吸困难的他仍需妻子不断地为他拍打着后背,以便吸取更多氧气。谢少兰年轻时起便在各地煤矿打工20余年,因长期在高粉尘环境下工作,又缺乏有效防护措施和防护意识,10余年前,他被诊断为尘肺病,目前已是尘肺三期,同时并发多种疾病。妻子代他向志愿者们表示着感谢。“3年前,也是你们帮助捐赠了一台制氧机,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谢少兰的妻子表示。“现在给你们换一个新设备,加上这台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可以更好地给您供氧。”“谢谢,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朴素的老人不会说太多赞美的话,只是不断地重复着“谢谢”,用这个最真诚的字眼表达着自己心中的无限感激。
据统计,在我国职业病患者中有90%是尘肺病患者,而全国600万尘肺病患者中有90%是农民工。因长期从事高粉尘性行业,防护措施不到位,因而患上尘肺病,自此丧失劳动能力,使家庭陷入困境的人员在号称“湖南鲁尔区”的娄底也不在少数。大爱清尘娄底工作站是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爱清尘基金批准成立的地市级工作站,作为娄底工作站站长,李送交的主要工作是探访、救助娄底地区的尘肺病农民工兄弟,组织志愿者开展尘肺病预防知识宣传。
李送交在车站开展预防尘肺病知识宣传。
大爱清尘基金娄底站志愿者与大爱清尘基金创始人王克勤合影。
现年42岁的李送交是涟源市七星街镇峡山村的一名党员,现就职于涟钢检修中心。他还担任娄底市涟钢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大爱清尘基金娄底工作站站长,曾荣获“大爱清尘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喜爱摄影的李送交参加了由原站长曾国莲组织的尘肺病农民工免费体检活动,自此成为大爱清尘的一名志愿者。自2012年开始,为探访尘肺病患者和宣传预防知识,李送交走过娄底大部分乡镇。只要有空余时间,他就骑着摩托车到周边地区探访尘肺病患者,因车况一般,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不知道摔倒多少次。为寻访患者,他走过满是泥泞的山路,也淌过冬季冰冷的小溪。看到简陋的居住环境,面对说话都费劲的患者,李送交心里有说不出的心酸。秉着“能救一个是一个,能帮一点是一点”的信念,李送交和团队志愿者们不辞辛劳,默默奔波,只为找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农民工尘肺病患者。
农民工尘肺病患者一度是个敏感的群体,为他们发声、提供帮助需要很大勇气,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质疑。在公益路上,为了让父亲没有后顾之忧,李送交17岁的儿子主动承担责任,照顾起身体不便的奶奶。他虽不曾多言语,但总是用行动默默地支持着父亲。
11年来,在李送交的组织带领下,大爱清尘基金娄底工作站下乡探访病患448户,捐赠制氧机189台,助学困难患者子女54人次,捐赠助困物资8670件,医疗救助335人次,帮助困难家庭创业13户,联合娄底市卫健委发文为贫困尘肺病农民提供住院期间生活费补助60万元,每年还不定期组织各类宣传活动。近年来,在李送交与众多爱心人士和单位的推动下,娄底市中医医院成为大爱清尘基金全国第28家定点合作医院,涟源市湄江镇中心卫生院成立娄底首个尘肺病人康复中心——这是全国第五个正式运营的尘肺病人康复中心,也是全省第二个尘肺病人康复中心,为娄底市及周边地区的广大尘肺患者带来了切实有效的帮助。
据相关报道显示,2017年开始,省卫健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通力协作,对无责任主体的尘肺病农民工开展基本医疗救治救助行动。2017年至2022年全省累计临床诊断尘肺病农民工30778例,救治救助农民工尘肺病患者11.48万人次,总医疗费用9.01亿元,医保报销6.03亿元,专项补助2.60亿元,患者人均自付仅382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漫漫长路,必见曙光。一路走来,虽有艰难,但越来越多尘肺病患者兄弟身体在慢慢康复,越来越多人注重尘肺病预防,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尘肺病患者行动中。“特别是患者兄弟脸上开始洋溢着笑容,他们的孩子能安心在学校读书,我心里就特别满足。”李送交说。
来源: 红网
作者:张艳芳 刘明军
编辑:李响炮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