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科街道小科社区有这样一个身影,她步履坚定、不辞辛苦穿梭于大街小巷,她满含笑意、嘘寒问暖奔走于居民群众,她将顺应民心作为工作任务、把改善民生作为奋斗目标,她就是小科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莉。
“楼宇会”上,居民们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
激发党员“新动能”
“要想把群众服务做好,首先要建设好基层党组织。”自2020年上任来,张莉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首位,常抓不懈。她从强组织、抓规范、求创新入手,充分调动居支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性,通过完善组织体系、健全党建制度,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022年,在张莉的带领下,社区按“三基三创”工作要求完成基层党组织全覆盖,成立以南苑上和小区党支部为示范点的17个小区党支部及阵地建设。同时,初步推行以“楼宇会”为主的治理模式,让党员干部参与社区管理。成立了16个核酸检测点临时党支部,协助社区开展防疫。
为更好地强化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张莉将17个党支部,覆盖在每个网格上,形成“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先锋户”四级架构。建立完善党员“活台账”,摸实摸细每名党员特长、爱好等基本情况,通过党员活动日、社区报到赋值等方式促进党员作用的发挥,全年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党课4次。
在社区党总支的示范引领下,2022年,800余名党员参与到创文管卫、疫情防控等多项社区工作中,有效解决了社区工作人员力量不足难题。
张莉在清理“牛皮癣”。
心系居民“烦心事”
小科社区成立于 2003年,有新旧小区36个,居民小组12个,常住人口2.6万人。作为“村改居”后还未成熟的社区,流动人口比较多,社情民意也较为复杂,大多数小区都没有物业管理,排污不畅,杂物乱放,违章搭盖等问题已成了常见的事情……
怎样提升社区人居环境,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这对张莉来说,是一种挑战。
借创文管卫、老旧小区“三供一业”改造契机,张莉与居支两委积极申报项目,争取资金。组织召开“楼宇会”,收集社情民意,对移民安置基地、城中村拆迁户堆放的杂物,以及近200户拆迁安置户楼梯间的“牛皮癣”进行清理,辖区环境卫生得到质的提升。“现在楼道里、墙面上都干干净净的,出门都觉得敞亮了,真舒服!”早元安置小区的居民李女士笑着说到。
正和小区属于联建房,多为“6+1”楼层的住宅楼,内有住户870户,居住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由于年迈腿脚不便,上下楼成为了困扰他们出行的一大难题。为将居民出行的“第一步”升级为迈向幸福的“关键一步”,张莉主动请缨当起了加装电梯“带头人”,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组织召开“楼宇会”,协调沟通、消除、疏导、解决加装电梯中的堵点、难点,成功解决了居民“望楼却步”的问题。“记不清楼上楼下跑了多少趟,只知道一天忙下来,腿都在发抖。”张莉说。
张莉带领党员志愿者开展“党员进社区•情暖微心愿”活动。
点亮社区“志愿红”
“有困难找党员、有时间做志愿者”,是小科社区倡导的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精神。
在张莉的带领下,小科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中心,延伸服务触角,将红色教育基地、图书阅览、休闲娱乐、儿童乐园等功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融为一体,旨在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客厅”。
为给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张莉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社区工作中。闲暇时与邻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定期走访慰问社区特殊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让居民走出家门口,就能享受志愿服务。”张莉和居支两委以志愿服务网格化为基础,凝聚“社区+公益组织+双报到”三个层面的志愿者力量,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全员覆盖”的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政策宣讲、义务巡逻、无偿献血、科普宣传、法制宣传、普及环保知识、疫情防控、文明劝导等10个志愿服务项目,每年开展志愿服务近70次,从点滴行动、细微活动,逐步改善了小区的居住环境和邻里关系,也拉近了居民与社区的关系。让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温暖。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将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以一颗赤诚之心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做居民的‘贴心人’‘暖心人’。”谈到未来,张莉信心满满。在她的努力下,小科社区蒸蒸日上的发展蓝图正铺展开来。
来源:红网
作者:付一舟
编辑:罗子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