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娄星区东风屋场:“五自”开启新生活
2023-10-13 14:40:31 字号:

娄星区东风屋场:“五自”开启新生活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付一舟 娄底报道

“如今,我们居住环境越来越好,真是打心底里高兴,大家共同守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娄星区双江乡南大门的农新村东风屋场,乡间小道平坦干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特色墙绘主题鲜明,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溢于言表……

图片

东风屋场俯瞰图。

“五自”模式激活力

屋场怎么建?大伙来当家。

建设美丽屋场,东风屋场摸索出了一条“五自”的新路径。“五自”就是“自发组织、自主设计、自我筹资、自行建设、自觉管理”,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村民是屋场建设的参与、建设者,也是主要的受益者。为激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屋场党小组组织村民到其他屋场学习。当村民受到触动,思想开始转变时,屋场党小组趁热打铁,按照“三议一召开”流程紧锣密鼓推进,即屋场党小组和理事会进行提议,组织乡贤和群众进行商议,再邀请村干部以及驻村干部进行审议,最后召开屋场大会进行决议。通过这种模式,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不断高涨,逐渐转变为“要我做”为“我要做”。

“我们现在有什么意见、建议都会在屋场会上说。”村民李运香说,“大家谈,不搞一言堂,让乡村建设更有效果,村民生活更幸福!”

在屋场建设和治理的过程中,东风屋场还把村民热爱家乡、心系故土的深情转化为参与美丽屋场的强大动能。屋场党小组组长贺喜秋主动无偿让地为村民贺秋平家修建出行路;国庆期间,在外打工的村民廖惠平回家后,主动带着砌刀,投入屋场建设……大家都以参与屋场建设为荣,投工投劳参与率达到80%以上,筹款约10万元。

“三干五零”美环境

走在新修缮的游步道上,东风屋场的几名村民感受着秋风带来的凉意,心中满是欢喜:“门前屋后焕然一新,农村新生活不比城里差!”

以前,屋场并不是如今的模样。“菜园不整洁,边上是泥巴路,老百姓休闲都没地方去。”东风屋场的村民告诉笔者,

东风屋场沿高灯河而建,60年代修建的河堤是父辈集公分修建的,如今已破败。“自己的屋场自己建”,屋场会上,大家主动提出要传承祖辈精神,采取“三干五零”工作模式,重新修复河堤,用片石板材改造游步道,建设凉亭,为美丽家园添“颜值”。

图片

整洁一新的游步道。

铺设沥青路、修缮沿河游步道、整修门前屋后、增设污水处理设备……结合屋场实际和群众意愿,东风屋场建设坚持“六个到位”,即农户庭院美化到位、空心房拆除到位、屋场道路“三化”到位、公共区域美化到位、人文景观建设到位、建设管理组织到位。目前,屋场已进行道路“白改黑”600米,安装路灯20余盏,旱厕清零,整修河堤200米,修建凉亭2座,拆除空心房4栋约600平方米。

志愿服务扬新风

“明天咱们起个大早,趁着天气凉爽,一起把屋场打扫一下!”在东风屋场内,总能看到一些身穿红马甲“义务值日”的志愿者在广场上、道路旁打扫、忙碌,做好日常的维护保洁。

图片

志愿者在道路两旁清理垃圾和杂草。

“主道和河堤边的花花草草都是志愿者在养护。截至目前,志愿者做义工超过了100个。”正在熟练修剪草坪的屋场志愿队队长黄路说。屋场修建好以后,通过“干部+招募”两种模式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行动,除草、清理杂物、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等,提升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志愿红”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村民,不少人选择加入,为建设美丽乡村尽一份力。中学生黄浩宇就读于双江中学,每周五下午放学后,他都会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清理门前地坪,打理菜园和草坪。

“放在以前,随手扔个垃圾、倒个污水是个平常事,现在都知道,村子就是自己的家,谁也不好意思干那些不文明的事!”党员贺再雄感慨,屋场建设给乡风文明带来了质的飞跃。

如今,东风屋场实现华美蝶变,成了村民休闲的热门“打卡地”。

来源:红网

作者:付一舟

编辑:罗子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