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颜爱中 李海 李志鹏 娄底报道
近年来,涟源市全面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按照省委“湘商回归”工作要求,采取“三箭齐发”策略,激活“一池春水”,奏响“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招商引资主旋律,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和涟商回归工作,全力优化涟商服务,以涟商回归推动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建,实现地方经济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高位推动植“梧桐”迎凤还巢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涟源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挂帅招商引资和湘(涟)商回归工作领导小组,参与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考察、洽谈、研究,不定期联络对接重要涟商,组织领导涟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进一步强化市直单位、乡镇街道、娄底高新区经合局涟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主体责任,市级层面将市投资促进事务中心从市商务局的二级部门提级为市政府直属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加挂“涟商服务中心”牌子,设立湘(涟)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指导服务站,配齐工作力量、落实相关工作。
为涟商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在市直职能部门和20个乡镇街道、娄底高新区经合局建立涟商回归服务站,实现沟通联络服务全覆盖。截至目前,已聘请3名知名涟商企业家为招商顾问,5名重要涟商企业家为招商大使,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建立了5家涟商服务工作站,联络一批涟商资源、收集一批意见建议、掌握一批发展需要。
梳理省市相关招商优惠政策,制定出台《涟源市招商引资若干政策措施(暂行)》《涟商回归和返乡创业专项行动》《招商引资项目联合评审工作机制》《招商引资项目督导机制》等10多个文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激励政策、搭建创业平台、优化创业服务等举措,用满满的“干货”和温暖服务,着力优化投资兴业“软”环境,引涟商回归。
全力筑渠激“活水”引凤还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涟商一头连接着家乡文化记忆,一头嫁接着外部优质资源。据统计,全球涟商超过20万人,占娄商的70%以上,是湘商的主力军。涟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涟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开设涟商数据库和在外人才信息库,全面摸清在外企业家和副教授级以上专家院士底数,健全完善信息收集和联系对接机制,梳理、整合、用活乡情资源,助推涟商回归。
涟源市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市级领导坚持每月带头招商、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宣传“涟商回归”支持政策,让广大涟商成为宣传家乡的“招商员”、链接市外的“联络员”、投资家乡的“潜力股”。德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涟商回归的首个乡村振兴示范工厂,董事长刘辉华在乡情的感召下,毅然返乡创业,还把研发中心、实验中心也整体回迁。从涟源北部山区走出去的肖业成回乡创办康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发近2万亩“玳玳酸橙”基地,为当地农民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产品远销欧洲、北美、东亚、澳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以来,涟源市级领导带队“走出去”招商28次,共考察了75家公司,达成意向投资企业26家,签约项目31个,签约金额241.08亿元。先后组织参加“娄商大会”“港洽周”等省市举办的重大招商活动和利用春节、清明、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开展考察走访、恳谈会、座谈会、茶话会、小规模餐叙等“涟商回归”系列活动,累计30余场次、联络接洽各类客商200余人次,让广大涟商切实提升获得感。
精心服务优环境促凤腾飞
营商环境就是口碑,口碑就是竞争力。涟源市委、市政府细化企业服务工作,实施万名干部联万企行动,开通“营商地图”、推动政银企三方合作,推行“市级领导+市直部门+联络员”帮扶模式,选派93名副科级干部担任驻企专员,全力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通过“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影响企业发展的“顽瘴痼疾”,让涟商回涟放心投资、放手发展。
“是家乡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的企业一步步长大,如今我将总部和工厂迁回家乡,第三期、第四期建设也即将投产,到时用工人数将达到1000余人,产值达到10亿元,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邬辣妈集团董事长邬文明满怀深情地说。涟源市推行市级领导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和招商项目“帮代办”服务,帮助其在家乡落地生根、做大做强。在中材钨业项目上,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由分管市级领导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专班专人责任、狠抓日常调度,全程陪同或代办相关手续,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土地摘牌等工作,让企业感到放心舒心。今年来,涟源市委、市政府召开招商项目专题会议18次,收集、交办问题 50余个,已解决问题44个,引导10家涟商企业回乡创业。
“最美不过故乡景,最亲莫过家乡情。”许多涟商返涟建厂后深有体会。
来源:红网
作者:颜爱中 李海 李志鹏
编辑:罗子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