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沏茶的肖瑶。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徐玲莉 谭卫丰 摄影 方祥文 通讯员 袁晓晖 娄底报道
“新化红茶古法制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古法制作的新生代主力军,我将充分挖掘新化红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故事,还原新化红茶古法制作技艺,融合现代标准化制作工艺和场景打造,实现基地观光化、产品特色化、遗产价值化,真正实现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助推乡村振兴。”92年出生的肖瑶虽然年纪不大,在当地村民眼里,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茶农”。
传承:当好非遗文化“守艺人”
出生于新化县科头乡一个偏远小村庄里的肖瑶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农家孩子。从小,她就跟着奶奶一起上山采茶,看奶奶用传统手工工艺如何制茶。一壶甘甜爽口的红茶,她们要喝上好几天。奶奶手把手的教她采茶、制茶的经历,使肖瑶自小就爱茶、懂茶、惜茶。
21岁那年,肖瑶在湖南农大考取了茶艺师、评茶师等职称后,开启了全国知名茶厂的学艺历程,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赴全国各地的产茶区,跟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们学习茶叶制作工艺。
十余年间,她赴云南易武山同兴号、福建桐木关金骏眉红茶基地、广州英德等全国各大茶厂拜师学习茶叶制作工艺。多年的潜心修习与执着钻研,她熟练掌握了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福建白茶等制作工艺。
创新:让老茶树变废为宝
新化产茶历史悠久,早在500多年前就有“贡茶”历史,如今还有存留下来的古茶树,分布在全县大大小小的高山深谷之中,几十上百年无人打理,自然野放,已形成了完整的荒野生态链。
走过太多地方,看过太多茶场,感受过太多人工茶山后,肖瑶更珍惜新化家乡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那些深藏山中无人问津的野生老茶枞!它们高山野生纯天然,无农药化肥污染,每一片叶芽,都经历过山风雨露的浸润涵养。每一缕香气,都蕴藉着天荒地老的古野气息。
如何将家乡的老茶树变废为宝,让家乡的味道飘香万里的想法一直萦绕在肖瑶的心头。
2017年,肖瑶决定回家创业,与另外两位“90后”同学成立湖南省真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新化老家科头乡开办了一间小小的茶叶加工厂。自此,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茶旅生涯。
“喷湿器+取暖桌”制作而成的“发酵神器”、为茶叶装上“地暖”、炒菜炒茶“一体锅”……为了制出好茶,肖瑶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
在尝试过各种制作工艺后,肖瑶最终决定选择在阳光明媚的北风天,通过竹筛日光萎调、自然发酵等古法制作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萎凋是茶叶制作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日光萎凋的茶叶,吸天地之精华,充分的保留了茶叶的活性,“自然”制成好茶。
肖瑶(右)与伙伴一起品茶。
经过反复试验,肖瑶精心研制出的新化野生红茶,条索紧实、色泽乌褐,汤色橙黄油亮;口感醇和甘甜、野韵十足,且野生茶高温冲泡更能凸显它的森林气息,得到了众多爱茶人的好评。
肖瑶说自己亲手制作的茶是有生命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都在呼吸、在生长、在变化。茶的香气是逐渐从清香变成沉香,口感却是越发的柔和。
发展:“文旅+”焕发新活力
爱茶人的众多好评,既增强了肖瑶坚持做好茶的信心,同时,一个通过家乡的荒野老茶树带动父老乡亲致富的念头在她头脑中也开始慢慢形成。
2018年,肖瑶在维山乡茶园村流转高山荒野茶基地500亩,通过聘请农户务工和收购农户采摘的鲜叶等方式,与200余户农户建立了长期利益联结机制,其中贫困户和老、弱、妇女占大多数。
为了更好地传播家乡的茶文化,2019年,肖瑶又投资近800余万元在茶园基地附近打造了一座集荒野古茶山开发、古法制茶生产、茶空间体验销售、茶餐饮茶民宿、茶生活美学、茶文化传播、茶旅融合于一体的涵养茶庄。
涵养茶庄以茶为主题,采取“茶+N”模式,把茶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拓展:在这里,可以体验茶叶采摘,古法制作、茶叶品鉴、茶民宿等茶文化;可以欣赏人工采摘、阳光萎凋、自然发酵、炭火烘焙等传统古法制作工艺;还可以品尝茶香鸽子、茶香红烧肉等茶药膳全席。
成功,从来就只留给不断努力奔跑的人。2019年,公司生产的梅山涵红茶获得湖南首届茶祖神农杯金奖;2020被评为娄底市就业扶贫爱心企业;2020年肖瑶被娄底市授予“巾帼创业之星”荣誉称号;2023年公司被评为娄底市龙头企业。公司研发的“梅山涵”荒野红茶荣获中部农博会金奖。涵养茶庄被评为2023年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
肖瑶坦言,自己打造涵养茶庄是在筑巢引凤,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也希望自己制作的茶叶将更多远在他乡的游子链接起来,让他们在品尝儿时味道的同时,能够助推更多的新化品牌、产品走出去。
来源:红网
作者:徐玲莉 谭卫丰 方祥文 袁晓晖
编辑:罗子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