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陈芳萍 娄底报道
在湖南偏远乡村的早溪教学点,一位来自云南的女教师已默默坚守十余年。从青涩青年到孩子们信赖的“引路人”,她将青春与热忱倾注于乡村教育,十余年间始终担任班主任,用平凡坚守书写着动人的师德篇章。
这位老师叫陈兴琼,2012年经特岗教师招聘被分配到早溪教学点工作。湖南早溪教学点位于娄底市新化县圳上镇早溪村,距离新化县城约60多公里,条件简陋,师资流动频繁,鲜有人愿长期驻守。这些年,城里学校多次招考,待遇优渥、环境优越,她并非不动心。但每次望着教室里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最终都默默放下了报名表,这一留就是9年,期间放弃了几次入城考试机会。2021年,因工作需要她调入株梓小学任教,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上任劳任怨、积极向上,教学业绩在学区始终名列前茅,生动诠释了师德育人的风范。
上课情景。
为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她下足了功夫。因教师少,她要同时担任语数主科和音体美等多门副科的教学,却毫无怨言。乡村孩子的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她便利用课后时间逐个辅导:谁数学跟不上,课后她就把孩子叫到住处单独辅导;谁课文背不熟,她就陪着逐句朗读。寒来暑往,曾经学科平均分及格都困难的班级,如今多数孩子成绩能稳定在80分以上。每当孩子们举着成绩单欢呼时,她脸上总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她的工资并不宽裕,却总想着孩子们。看到谁的铅笔磨得只剩笔芯,第二天准会悄悄塞进一支新的;冬天见孩子冻得搓手,她就亲切地递上一个热水袋;看着孩子们课间休息单调无趣、没有玩具,她便省吃俭用自掏腰包为班级添置了毽子、跳绳、皮球等文体工具。看着孩子们在泥地上欢快地追逐嬉戏,她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眼里绽放出幸福满足的光芒。
她以爱育爱,点亮每个孩子的心灯。班里有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是她最牵挂。这孩子上课总低着头,作业拖沓,成绩落后,但她从未批评,只是常找孩子聊天,放学后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辅导。做数学题时,她会抓把石子当教具;周末还拉着他去田地散步,指着庄稼说:“小苗好好长才结粮食,你好好学,将来有大出息。”
日复一日的陪伴,这个孩子渐渐变了样。他上课敢举手了,作业本上的字越来越工整,有时还会主动提问。一天清晨,她发现窗台上摆着一把带露的青菜,是孩子从自家菜园摘的。他红着脸说:“老师,谢谢你,我会好好学。” 那一刻,她的心头像被暖阳裹住,所有辛苦都化作了甘甜。
十余年来,她就像村口的老槐树,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没有惊天壮举,却用无数个平凡日夜的付出,诠释着师德的真谛:是为了孩子放弃机会的抉择,是用微薄之力传递温暖的坚持,是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在爱与陪伴中向阳生长的执着。
她的故事,在大山深处静静流淌,成为山乡最美的教育风景。
来源:红网
作者:陈芳萍
编辑:罗子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