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田野新势力】李善兵:把“众益农场”打造成“益众”基地
2025-09-03 08:33:07 字号:

【田野新势力】李善兵:把“众益农场”打造成“益众”基地

在湖南省涟源市七星街镇金井村的月光排山上,李善兵正沿着水泥路巡视农场。远处,藏香猪在果树下撒欢奔跑,游客们在蒙古包餐厅品尝刚出炉的烤乳猪,一片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铺展开来。八年前,这里还是荆棘丛生的抛荒地;如今,这片500亩的荒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益众”生态基地,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位包工头返乡创业的执着与坚守。

今年46岁的李善兵曾是个小包工头,在外打拼多年,也算是小有积蓄。当他看到一些地方的青山都得到很好的利用,而家乡有不少抛荒地时,心里颇不是滋味。2017年,李善兵把“回老家当农民”的想法告诉了妻子王锦枚,却遭到了妻子的反对。李善兵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耐心和妻子描述他的发展规划和农业梦想。王锦枚最终决定夫唱妇随,陪丈夫转战农业。

众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善兵:我是2017年回家开办这个农业综合体的,之前我在外面承包工程的时候,看到外面的农业企业创办得风生水起,每年在回家的时候看到老家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挺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去了,到处都是荒山荒地,我觉得很心痛,于是决心回家创办这个农业企业,想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2017年底,李善兵流转了月光排山的500亩荒山荒地,开始开疆拓土。开荒后,李善兵种了梨树、黄桃、李子等20多个品种的果树,喂养了藏香猪、鸡、鸭、兔等家禽家畜,种上了农家蔬菜,一门心思打造生态农场,让荒山变金山。

万事开头难,创业更加不易。开办农场以来,李善兵每天五点多就起床,花上一个小时巡视农场,再接送村民“上下班”。经过八年时间的“打磨”和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众益生态农场已初具规模,水泥路、水井、山塘、旅游公厕、亲子游乐设施、餐厅等一应俱全。餐厅菜品都是农场“直供”,以纯天然“农家特色”开门迎客。烤藏香猪更是游客必点的菜品。

农场的藏香猪都是自己养的。天气热时,猪儿或在泥地里打滚,或在果树下撒欢奔跑,或成群结队玩耍。李善兵也成了猪司令,喂食时,“啾啾”呼唤几声,猪儿都开心地跑过来抢食。

李善兵种植了黄桃、白桃、冬桃等10多个桃子品种,从5月到11月都有桃子挂在枝头,为的是让游客能更多时间吃到新鲜桃子。为了更好的口感和卖相,李善兵很早就安排民工给桃子套上不同的“外衣”,防止蚊虫叮咬和鸟类啄食。

民工滕建英:我们老板这个果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套袋了,这个袋子是防虫防病害的,特别好,所以就没有打农药,所以这个吃了对身体也特别好。

众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善兵:这是我们众益农场的甜脆桃,这种果子就是那种没套袋的果子,这一种的话呢,就是那种套了红色袋子的,就变成了这个颜色,像这个我们套的就是白色袋子,它一样能接受阳光的照射,就很漂亮了,你看,这三种果子,你能分辨出来吗?是一个品种哦。这个是套红色袋子的,你看这个糖分20多度,但是它还有脆脆的感觉,这个就是那种套白袋的,很漂亮,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就是成品果比较少,很容易被那个虫子咬掉,它的成熟期要稍微晚一点点。

四季轮转的时令果蔬,林间自在生长的家禽家畜,池中欢快游动的鱼儿,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这里没有速成的捷径,只有“养殖粪便发酵肥田、人工除草护苗”的坚守,从源头到餐桌,一个闭环的全生态链,让每一口食物都带着土地的本真,吸引众多食客纷至沓来,甚至远在北京、广东等外省的游客也要来品尝外酥里嫩的烤乳猪和纯农家特色美味。

一转眼,李善兵扎根乡村已经8年,脸上经常晒到脱皮,衣服裤子每天都脏兮兮的,朋友和邻居常笑他“比农民工还农民工”,李善兵却乐在其中。开办农场就需要请人做事,刚开始建设的两三年,每年支付的人工工资高达一两百万元。如今,农场走上正轨,每年聘请村民给果树除草、施肥的工资,也达到了三五十万元,实现了当初“益众”的目标。

民工滕建英:我在这里摘果呀,选果呀,平时做点零工什么的,挣点钱也能贴补家用,我觉得挺好的。

众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善兵:做农业企业,尤其是做生态农业,投入很大,回报周期也很长。这八年来,充满了心酸和汗水。但是,看到家禽家畜满山欢跑,梨子桃子橙子硕果飘香,豆角黄瓜辣椒等蔬菜挂满枝头的时候,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我认为,做农业还是大有可为的。

来源:涟源融媒

作者:肖星群 吴农兵

编辑:罗子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