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采煤沉降区变身“致富领跑区”——看湖南娄底杉山镇的蝶变

image.png

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 黄雄 通讯员 石涵宇 江芸

湖南娄底杉山镇曾因煤矿而辉煌,又因沉降而受到重创。近年来,通过乡村旅游、生态修复、电商扶贫三方面的扶植,杉山镇走上了生态、环保的绿色发展之路,成功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废弃小学变身花溪谷,百亩玫瑰肆意飘香;干涸池塘变身荷花基地,观花赏景、采莲蓬的游客络绎不绝;矿区荒山更是变身四星级休闲山庄,5000亩花卉苗木基地、观光农业体验园、万乐五星级休闲农庄、乌石峰观音殿景区等一系列项目落地,让杉山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

image.png

周志红(左一)在凤凰山庄服务游客

image.png

李雄武(左一)与村民交流

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杉山镇田坪村、花溪村和万乐村,上山下田、走村入户,探访这座小镇积极探索产业与生态治理相融互促、浴火重生的奋斗史,记录下村民个人成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创业梦。

“凤凰山庄”周志红: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恩口煤矿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水岩溶矿区之一,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城区以北约10公里处,大部分煤田分布在娄星区境内,已于1997年关闭退出。由于煤炭开采诱发地面岩溶塌陷,导致采空区地面开裂、沉降,地下水位区域性下降等地质环境问题,矿区群众生活遭受重创,主采区杉山镇更是首当其冲。

“煤矿关闭后,村里人畜饮水困难,我下课后还经常得从镇里挑水,走3公里送到父母家里。”早年在恩口学校任教的退休教师刘朝南说,很长一段时间,采煤引发的地质问题导致居民房屋开裂受损,地面在下沉,房子随时都可能坍塌,农田面积因无水或缺水而减产、绝收或荒芜,村民收入大幅下降,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

恩口煤矿在开采期间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小贡献,令杉山镇曾光耀一时,关闭后,杉山镇陷入发展困境,生态环境破坏之殇也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重重压在了杉山人头上。怎么办?转型发展是必然选择。

“山水入门自然千张画,闲看春夏秋冬景;凤凰来舞田舍一首诗,喜迎东西南北人。”进入田坪村,记者很快就见到一座富有当地特色的白色大院。门口的招牌旁立着的一副对联让人回味无穷。

这就是周志红的凤凰山庄。庄内设立了餐饮包厢和住宿客房,装修古色古香、别有韵味。一旁的山上还有凤凰山庄二期,房屋依山而建,以石为砖,与自然融为一体,周围种满了各类月季、玫瑰与绣球花,客人可以在这里学习插花、品味花茶,一边体验亲手制作的特色豆腐、香皂,一边欣赏山中的自然风光。

“这里以前是一片荒山,现在这些都是我和丈夫一手改造的,景观树也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周志红留着清爽干练的短发,说话中气十足。

看着眼前的凤凰山庄,周志红却常常想起过去。20年前,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的她嫁到田坪村,丈夫家里只有两间用土砖堆砌而成的猪栏和杂屋。“一到夏天最难熬,猪栏弥漫着臭气,加上用水不方便,身上常长虱子,夜里被咬得难以入睡。”周志红说。

面对家徒四壁的生活,周志红不甘认命,结婚不久便和丈夫外出打工,一攒点儿钱就拿回来添砖加瓦,并在院子里栽下树苗。2012年,周志红和丈夫开始打造凤凰山庄,一点一点实现夫妻俩的“山庄梦”。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找水。

田坪村属于恩口煤矿沉降区,地下水枯竭,村民连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周志红连打了三口深达20多米的井,但都没出水。为保障山庄用水,周志红的丈夫只得带着水泵,爬进山庄旁关停了的小煤窑,在泥泞狭窄的矿洞中爬行20多米后,将水抽往山庄。可没想到,水泵三次被盗。

周志红将村里缺水的情况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2018年,田坪村引入自来水,解决了全村人的用水困难。但由于山庄地势较高,自来水水压不足,她只能自行投入10余万元打了一口80米深的井,以此保障山庄用水。

村里的基础条件好了,来的游客多了,同类型的农家乐也多了起来。为了提升竞争力,周志红又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凤凰山庄二期,并将经营业务从原来的餐饮住宿拓展到文创课堂、手工体验、爬山观光等户外体验活动。

现在,凤凰山庄日接纳游客上百人次,年平均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年收入数百万元,代售农产品10万公斤以上,直接为村民创造收入逾百万元。

“未来,我希望通过凤凰山庄这个平台,让村里家家户户都可以受益,带动全村致富,我觉得这就是做乡村旅游的意义。”周志红说,她下一步计划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并利用互联网把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花溪谷”杨柳:昔日废弃小学今朝成脱贫名片

一进入花溪谷,记者瞬间便被绿茵遍地、花草相衬的景色所吸引。这里清新雅致、古风浓郁,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里去年还是一所废弃破旧的小学,变身为花溪谷后,如今成了花溪村的名片。”杉山镇党委书记童文泉介绍。

这张“名片”凝聚着杨柳姐妹三人的全部心血。一年多时间,她们先后投入1020万元,将闲置的村办小学重新整装成农家乐,流转土地500余亩打造成玫瑰花种植基地,以发展玫瑰产业为主导,融入非遗、农耕等文化元素,建设具有花海观光休闲、非遗文化体验、户外拓展、游憩研学等特色功能的乡村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我们三姐妹小时候就在这所小学上学,恩口煤矿关闭后,村里一直找不到出路,我们就想着为家乡的发展做点实事。”杨柳告诉记者,小学附近曾是恩口煤矿的出煤口,周边堆积了大量煤渣和垃圾,改造起来十分困难,但她们希望通过改变村里的环境,吸引更多青壮年返乡工作。

花溪谷是既能带动当地发展又能改善人居环境的好项目,娄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彦文曾明确提出将其全力打造成一流艺术基地,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区、镇两级政府在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2019年7月,花溪谷开始营业,2019年营业收入便达100万元,今年“五一”期间参观游客达到10万人次。

“花溪谷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每年保底分红7万元,还能逐年递增。”杉山镇人大主席彭南军表示,为确保贫困户脱贫,村里28户7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纳入分红队伍,一些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在花溪谷除草、浇水,每天能获得100元的报酬。

“除了48名固定员工,花溪谷登记在册的临时员工有128人。”

杨柳说。花溪谷核心景区建设了扶贫集市,采取线下实体摆摊、线上网红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并将自家的产品以成本价提供给村里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摆摊出售,提高村民收入。

谭俊吾曾因工作时从高压线杆上摔下来,造成腰部以下全部瘫痪。花溪谷将其纳入扶贫重点帮扶对象,为他在核心景区专门划出场地,供他做烧烤、卖冰淇淋和水果等。现在,他的月收入已达5000元左右。

贫困户成和清的丈夫瘫痪在床,家中只剩下她与婆婆两名劳动力。杨柳便帮助她将家里一楼改建为烧烤农家乐,还在线上帮其接单,平时就让她与婆婆到花溪谷帮忙,两人月收入总和也达到了5000元。

昔日废弃小学如今成了脱贫名片,花溪谷的名声越来越大。

“村民们逐渐认识到发展产业基地能为大家带来收益,从而更加积极地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村里发展好了,我们的产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杨柳说。

“湘村万乐”李雄武:搭好电商平台农产品销路不用愁

娄星区“湘村万乐”慈善超市面积不大,却摆满了菜籽油、手工布鞋、农家干豆角、文正湖土蜂蜜等数十种农副产品,琳琅满目。

“我们在娄星区已有21家线下实体门店,还有湖南省消费扶贫公共服务平台、湘村万乐精准扶贫电商平台等线上平台,所售农产品有34个品种,均来自娄底市周边乡村,在2019年实现营收达3250万元。”

“湘村万乐”电商平台负责人李雄武介绍。

李雄武是杉山镇万乐村人,恩口煤矿矿区“后遗症”令他终生难忘。1993年的一天,他正在家门口看着不远处犁田的父亲,地面突然塌陷,犁田的牛直接掉入了大坑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都不敢相信那么大一头牛瞬间就消失了。

幸亏人没掉下去。”谈及当时的情景,李雄武至今感到后怕。

2003年,李雄武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只身前往西藏寻求发展。2015年,他决定带着200多万元存款回家乡发展。

“2014年底,我开着车子在村里转悠,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手都冻出血了还在河边洗胡萝卜,因为家里的胡萝卜卖不出去,只能自己腌制。”李雄武说,“我当时就想,能不能想办法让那些留守老人和贫困户把农产品都卖出去。”

说干就干,李雄武很快建了“湘村万乐”电商平台。让他没想到的是,村里无人问津的土货,一“触电”

就成了“网红”。村上的贫困户刘春芳做棕编扇,以前一年才卖几十把,放到网上的第一天就被预订了175把。

对于贫困户而言,哪怕是一把豆角、两只鸡,能换成现钱补贴家用就是真实惠,但李雄武有更大的目标。一开始,李雄武和合伙人就定下了“零差价”的标准,为贫困农户提供猪崽儿、鸡苗和种子,坚持让农户使用传统“土”法饲养和种植,物美价优的产品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点赞,仅2016年就为500多个签约农户创造了1000余万元的经济收益,并把帮扶范围从万乐村拓展到了娄底市。

娄星区双江乡新庄村扶贫专干陈爱莲去年成了“湘村万乐”的信息员,为新庄村贫困户刘喜红销售自家产的豆制品,短短两个月,光油豆腐就卖了716斤。刘喜红说,去年他采购了3吨黄豆,所有产品全部销售一空。

“因为有专门的微信群,哪家哪户需要销售农产品,只需在群里留言,我收集信息,再由‘湘村万乐’统筹销售。”陈爱莲说,以前村民种的冬瓜、南瓜,吃不完就只能喂猪,现在有了销售渠道,大家又多了一笔收入。

恩口矿区有400多名村民借助“湘村万乐”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其中有50%左右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湘村万乐”以村、社区为核心,建立“平台+信息员”的团购模式,建立187个居民小区微信团购群、144个村级信息服务站,144名信息员成为沟通“产”“销”的桥梁。目前,“湘村万乐”已经与4523户娄底市贫困户签订委托销售农特产品的协议,帮助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

目前,李雄武正在琢磨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减少农产品滞销风险,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他说,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丰收的喜悦直达人心,才能真正展现出新时代新农民的新风貌,才是恩口矿区群众所盼望的幸福小康生活。

记者手记

2003年,记者曾深入恩口矿区走访调查,发现采空区地面开裂、沉降,地下水位区域性下降等地质环境问题,造成沉陷区民房、医院、学校等地面建筑物受损,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被毁坏,群众生活苦不堪言。当年12月2日,《中国安全生产报》发表了《地面在下沉随时房会塌——来自湖南涟邵恩口煤矿矿区的调查》,该报道得到了当时湖南省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和高度重视。

17年后,记者再次来到杉山镇,眼前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绵延数公里的花卉基地,绿海翻涌层林尽染;乌石峰上翠鸟欢啼、亭台呼应;一个个精致院落次第排开,村民们怡然自得……周志红、杨柳、李雄武的创业创富故事仅仅是杉山镇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借助国家政策扶持,杉山镇大力加强棚户区改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7个村14个美丽屋场280户美丽庭院。其中,万乐村被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秀美村庄”示范村。恩口矿区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美好生活不再只是向往。

从“落后”到“领跑”,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

工作指明了方向。杉山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先行一步,积极探索,解决好矿区生态如何治理的问题,创造出了关闭矿区生态修复样本,并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在新时代展现了新气象,实现了新作为。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作者:黄雄 石涵宇 江芸

编辑:李响炮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