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为追逐短期经济效益,各种大湖“掘金”项目野蛮生长,西洞庭湖的湖区群众砍掉原有的水杉、柳树等,大量引种耐水速生型意大利杨和美国黑杨,这类树生长快、适应性强,是上等的造纸经济林。
至2016年,整个洞庭湖保护区内黑杨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9万亩,其中保护区核心区内约9万亩。西洞庭湿地区域的植被结构因为大片速生杨树发生改变,抑制原有野生植被生长,严重影响候鸟、鱼类的产卵和觅食。破坏了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候鸟迟迟不愿南归,天鹅更是难觅踪影。
为改变这一现状,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应运而生。2017年11月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门会议,正式发出了打好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的动员令,要求于12月31日前,将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杨树全部清理。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近几年来,保护区通过清除区内杨树林、退养(殖)还湿,退牧还湿、加强非法破坏湿地的打击力度和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等做法,组织清除区内杨树8.3万亩,其中核心区5.1万亩;共退养(殖)还湿60000余亩,清除湖中竹木桩30余万根,非法围栏、围网30余万米;200余头猪、万余头牛羊被清退;生态修复示范区域面积达3万余亩。
“目前,西洞庭湖已恢复退化湿地面积8万亩,70%以上的退化湿地得到了有效修复。”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梅碧球欣喜地告诉记者,仅去年冬天,候鸟群提前20多天就回归了西洞庭,单是天鹅就有近2000只,每年来此停歇、栖息、觅食、越冬的候鸟种群数量稳定并超过3万只。
水质清澈记:毛里湖全力“进攻”饮用水源地
远望烟波浩渺,近观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作为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位于常德津市的毛里湖有99条汊、99道湾、99个滩,是古老洞庭的一部分,至今完好保存着洞庭湖弥足珍贵的原始岸线,是省内仅次于洞庭湖的第二大天然优质淡水湖,也是省内少有的无血吸虫危害的天然湖泊,区域内生物物种保存丰富,堪称动植物宝库。
“由于外地承包公司向湖体大量投肥投料养鱼,造成湖水富营养化。同时,周边水产养殖大户在承包的湖面设置围栏和网箱,精细化养鱼养蚌,水体污染严重。”毛里湖湿地公里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毛里湖的水质一度从I类下降为劣Ⅴ类,野生动植物迅速减少或消失,一些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2013年初,毛里湖开始推进43项生态治理工程,开启了江南湖泊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典范之旅,津市市委、市政府高占位抓创建、重治理、促建设、保环境的力度超常。2016年,“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获得国家林业局授牌。
确定由渔业用水调整为饮用水源,全面禁止投肥养殖;拆除湖体中全部网箱1.19万口和围栏1.7万米,拆除湖汊拦坝9处,拆除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藠果加工企业10家;实行退塘、退田、退养,累计退还水面15000多亩,退养沿湖10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企业258家;实施流域生活垃圾、餐饮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在主要入湖溪河建设生态拦截工程,恢复入湖河口湿地1500亩,在湖滨带建设生态涵养林6000亩……一系列措施构建了大保护的框架,铺开了大生态的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毛里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改善,由富营养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其中毛里湖、西湖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现已达到Ⅱ类,湖泊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趋于良好。
大生态、小湿地。10年内,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拟投资11.85亿元,实施环湖180公里风光带、湿地水体恢复、环湖退耕还湿等13大建设工程,力争到2020年,将毛里湖基本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湿地公园,江南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典范。(编辑/李响炮)
来源:衡阳新闻网
作者:周旭峰
编辑:谭卫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