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加工。 唐俊 摄
华声在线5月15日讯(记者 刘涛 潘梁平 实习生 何昊伟)造纸原料、美味食材,这怎么看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东西。但在沅江,有一种东西却将这两种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了,它就是沅江芦笋。5月15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湖南站的媒体团走进益阳沅江,看沅江芦苇从造纸原料一个酷帅转身,成为健康食材,不但为人们餐桌添上一道美味,还解决了沅江生态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
沅江市地处南洞庭湖腹地,广袤的湖泊湿地孕育了极具特色的野生芦苇资源,是全国最大的芦苇高产区、素称“芦苇之乡”,坐拥湿地120万多亩,其中:湖洲面积86万亩,高产芦苇45万亩,年产芦苇35万吨、占全省的40%。
借助丰富的芦苇资源,造纸业一度成为沅江主要经济支柱。仅2006年,沅江纸厂产值达6.4亿元、创税近1亿元,占工业利润“半壁江山”。然而,造纸业同时给沅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而随着造纸行业持续低迷,芦苇出现了供给严重过剩的情况,为改变造纸业带来的污染,还沅江以健康生态,产业转型被提上日程。
转型的文章还是在芦苇上面做。沅江年产芦苇35万吨的同时,还有14万吨以上的芦笋产量。芦笋长成芦苇之间的时间差,就是沅江芦苇产业转型的黄金时间。
沅江芦笋食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始于“五代十国”,至今已有1100多年;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80多位文人墨客,曾留下“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等千古佳句。沅江芦笋富含黄酮、膳食纤维、16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机硒含量高于普通蔬菜10-30倍,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健康、绿色环保”食材。据《本草纲目》记载和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专家研究,“沅江芦笋”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排毒去脂、抑制高血压、防癌治癌等功效,极具药用开发价值。
从2014年起,当地主动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推动芦苇造纸业向芦笋食品业转型成为了重要的突破口。
近年来,沅江着力发掘“沅江芦笋”食用功能和药用价值,培育市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经过几年的发展,沅江芦笋生产企业从原来6家发展至24家,固定资产投资达3.2亿元,全年加工芦笋3.5万吨左右。2017年沅江芦笋实现综合产值25亿元。开发出佐餐类、休闲即食类、饮品类等9大类21种特色产品。据了解,芦苇作为普通造纸原料,每吨均价仅420元,且“供远大于求”;而芦笋作为绿色健康食材,则“产销两旺”,沅江芦笋普通成品每斤20-30元,芦笋纤维粉每公斤约200元,附加值呈几何级数增长。另据沅江市芦笋办主任熊立波介绍,芦笋采摘高峰期,每天用工达15000人、“人均收入300元左右,每天这些芦笋企业支付工资就达到450万元,而且都是日结,你今天不结他明天就不到你这里来摘了。”熊立波说,“人均每个月劳务费能收入6000元。”
沅江芦笋已成为著名的美食食材。2015年已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荣获湖南省十大农产品品牌,2017年8月,沅江芦笋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当地以开发芦笋产业为主的湖南博大天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芦笋膳食纤维面条”连续2届荣获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芦笋纤维植物粉”在湖南第二界养生品牌文化节荣获“2017年度养生领域十大品牌”荣誉称号。
沅江市对芦笋产业将继续加大发展力度,按照“绿色健康、药食同源”理念,实施传统食品、功能保健品到药品“三步走”战略,力争在10年内,“沅江芦笋”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示范带动环洞庭湖区域“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和产业扶贫”工作。
除了让芦笋渐渐唱“主角”,对于原来芦苇产业,沅江市也在进行治理,找新的出路。在过去这些年,沅江市已经关停了大量造纸厂和麻纺厂。另外,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书记方志辉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进行新的试验,探索芦苇新的产品开发,“比如能不能加工精饲料。”方志辉说,“无论是芦笋还是芦苇,怎么让它有更多的用途,我们正在做试验。”(编辑/李响炮)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涛 潘梁平 何昊伟
编辑:谭卫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