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丽中国长江行】益阳有个垃圾“大胃王”:发电量可供四分之一市民使用

  由光大国际投资的益阳垃圾发电厂项目,可消化城区及周边县区乡镇的生活垃圾 傅聪摄

  媒体团在厂区总监控室参观采访 唐俊 摄

  华声在线 5月15日讯(记者 卢小伟 潘梁平) 人们每天生活都产生很多垃圾,这些果皮纸屑、厨余废物都去哪里了?掩埋、焚烧还是随意丢弃?在益阳,生活垃圾都“喂”给了一个庞然大物——垃圾发电厂。

  5月15日上午,“美丽中国长江行 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来到光大环保能源(益阳)有限公司,目睹了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迎着晨风,采访团一行来到益阳市高新区谢林港镇青山村,远远的看见一个白色烟囱高高耸立,盯着看了几分钟,并没有烟雾冒出来,这是怎么回事?

  走进厂区,还有更“奇怪”的事:名叫垃圾发电厂,却处处绿化树、喷泉、干净地面,而且听不到机器轰鸣声,让人误以为来到了郊区公园。

  每天,从益阳城区及周边各家各户收集来的垃圾,就在这个花园式厂房里“变废为宝”,方便生活,点亮城市。

  厂区大堂内,一个沙盘模拟,还原了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

  一车车垃圾运进来后,先过磅、卸料,进入垃圾仓发酵、过滤水分,经过焚烧炉焚烧后,产生热量加热水,再用水蒸气驱动发电机,源源不断地输出电力。

  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惠民告诉记者,每天有150至160车次、大约1000吨的生活垃圾,从益阳市资阳区、赫山区、高新区、益阳东部新区以及桃江县、沅江市等地运来,“喂”给这个“大胃王”。

  陈惠民介绍,益阳城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750吨,也就是说,“大胃王”一天可以消化掉整个城区和周边村镇、县区的垃圾。

  “大胃王”是个十足的大力士,发电1小时产生的电量,可供75户居民用一个月,一年发电8000万千瓦时,可满足四分之一益阳市民用电!

  “大胃王”还是个爱护环境的大家伙。走进厂区,既闻不到臭味,又看不到烟,而且全厂没有一个排污口。总监控室大屏幕上跳动的实时监测数据,则更有说服力。

  以监测项目之一的颗粒物为例,国家标准是每小时均值30mg/Nm3,欧盟标准(2010年)是每半小时均值10mg/Nm3,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1号炉的实时数据是5.05mg/Nm3,2号炉的实时数据是5.48mg/Nm3,比欧盟标准还低!

  另外,垃圾焚烧后产生的废水和废渣也不会随意丢弃,废水处理后用作冷却水,废渣就运往城区,铺到道路和停车场的路基上。

  如此能干的垃圾“大胃王”,几年前还是一片空地。那时候,益阳市所有的生活垃圾都是掩埋处理,掩埋场就在垃圾发电厂所在地附近5、6公里处。“掩埋场埋了很多年的垃圾,这些年已经快埋不下了。”青山村一位村民向记者回忆。

  掩埋垃圾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益阳市决定,引进垃圾发电厂项目。2015年1月,由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按BOT模式投资建设的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历经17个月施工,于2016年5月底建成投产,6月6日正式进垃圾,6月21日圆满完成调试转入商业运行。

  截至今年5月13日,发电厂已连续安全稳定运行702天,总计处理生活垃圾62.10万吨,发出绿色电能电量18903.54万千瓦时,并网15966.7万千瓦时,折算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86万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环境效益。

  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益阳来说,这样的项目当然多多益善。记者获悉,目前益阳区域内每天产生约1500吨生活垃圾,一个“大胃王”消化不完,第二个垃圾发电厂项目已被列入了规划。(编辑/李响炮)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卢小伟 潘梁平

编辑:谭卫丰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