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勇
常德,东临云梦大泽,沅澧两水从西而来,城中沅江、穿紫河、柳叶湖三大水系缠绕,水滋养了这座城。
如果一座城市能像一块海绵,降雨时吸收雨水,缺水时又能将蓄水“释放”出来,是不是很生态?作为一个水生态本底条件优越的水城,常德正在加速打造这块神奇的“海绵”。
城市能“喝水”
黑臭水体换新颜
夷望溪美景碧波荡漾,新河水流潺潺,穿紫河碧绿淙淙……五月的常德,从湖泊水系到公园绿地、从城市主干路到街头巷尾,每个角落都因为海绵城市建设而悄然发生着变化。
5月14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采访团记者来到常德市白马湖桥至长胜桥段进行实地探访,一瓶矿泉水翻转倾倒在混凝土路面上,水被迅速吸干。水去哪儿了?原来,路面使用的材料是特制的透水混凝土,水透过混凝土,直接渗到了地下。
“这就是‘海绵’,小雨时雨水通过草地、多孔改性水泥向地下渗透;随着雨势加大,来不及渗透的雨水便汇集到草沟,通过沟下继续渗透滞留,只有暴雨季节,超量雨水才会顺着草沟汇集到不远处的水塘。” 常德市海绵办副主任陈红文说,在白马湖桥至长胜桥段,还有生态滤池,种植的芦苇等植物能对雨水进行沉淀,净化后再排入穿紫河中。
作为穿城而过的一条“金腰带”,常德的穿紫河美景让人心醉:鳞次栉比的建筑群星罗棋布,《梦回穿紫河》风情灯光实景秀轮番上演,“水上观光巴士”穿行在浆声灯影里,一幅生动的常德历史人文画卷在穿紫河缓缓展开……
从前的穿紫河,就密密麻麻分布着118个排水口,直排河中的雨污混合水,不仅使河水变黑发臭,也使河床越淤越高。常德经过近12年的整治,碧波再次荡漾在穿紫河上。
如今的穿紫河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不仅消纳着城区的超量雨水,两岸构建的城市景观,还让市民在喧嚣的城市中感受鸟语花香。
如果把常德城区纷繁复杂的水系梳理提炼成一张结构图,穿紫河水系之外,就是柳叶湖和新河水系。作为常德城区最后一条正在治理的水系,新河水系两岸由以前的黑臭水体,也变为了如今的市民休闲好去处。
微风徐来,波光粼粼,清澈的新河水渠如同一条透明的“腰带”,岸边是林荫小道,三两市民趁着好天气沿着河边散步。据悉,整个治理力争2023年全面完工,改造完成后,将大大增强新河水系生态功能以及水系自我净化能力,改善沿岸居民居住环境及生活品质。
搭上全域旅游“快车”
常德吃上生态“大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在常德桃源沅江自然风光带上,美不胜收的夷望溪让当地群众吃上了“生态大餐”。
“荡舟夷望溪,满满都是水墨画!”5月14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采访团记者乘船游览夷望溪,船行沅水,经桃花源、过夷望溪,一江清水掩映,两岸层峦叠翠,大家对这里的生态保护赞不绝口。
美丽的夷望溪碧波荡漾,桃源沅江自然风光带景色如画,空气清新……记者们眼前的夷望溪,在桃源县委书记周代惠看来,却来之不易。
曾经的夷望溪周边,挤着不少砂石码头堆场,当地在相当长时间内,主要依靠砂石码头来实现经济发展。
“要坚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生态底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决不走也不允许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条条河有鱼虾、片片坡披绿装。 “当地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夷望溪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生态,必须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守生态底线,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整治砂石码头堆场、做好复耕、土壤修复、植绿还林系列生态修复工作……保护生态,很快让当地人尝到了甜头。青山绿水之间的夷望溪,以优美的环境、醇厚的“土”味,吸引了八方游客。 “好生态变成了摇钱树,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日子越来越好了!” 当地村民说。(编辑/李响炮)
来源:岳阳日报
作者:侯勇
编辑:谭卫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