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美丽富饶的油溪桥村。
大型现代花鼓戏《油溪情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卫丰 见习记者 杨怡晴 娄底报道
“油是千年梦想,溪是源远流长,成家在爱河荡漾,立业有前方后方……”一曲现代花鼓戏《油溪情歌》在湖南省花鼓戏传承中心剧院上演,将一个党员带动村民、党建带动乡建,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油溪桥故事”娓娓唱来。
油溪桥村地处娄底益阳交界的偏远山区,山多地少,属典型的石灰岩干旱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山是荒山、地是旱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连喝水都困难。但就是这片可以称得上是“穷山恶水”的土地却孕育出了一个村民自治美丽富饶的新乡村。
从“省级特困”到“全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从“空心村”到人人安居的美丽新乡村,从困在山区的“野麻雀”到飞上乡村振兴枝头的“金凤凰”,多年来,油溪桥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国家AAA级景区、全国百强特色村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生态保护成为了这片土地上发生“山乡巨变”的“神奇密码”。
创新发展经济,“4+”模式蹚出“甜蜜路”
走在油溪桥村,这里屋舍俨然、街道整洁、道路规整,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但在15年前,这个村子没有一寸硬化公路,只有30%的“光棍率”、80%以上老房危房和4.5万的村集体负债,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 800 元。如今,油溪桥村摘掉了穷帽子、还清了一身债,村民们钱包鼓起来了、腰板直起来了、日子美起来了。
屋舍俨然、街道整洁的油溪桥村风景如画。
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油溪桥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为主旋律,通过“村委+投资商+合作社+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已建成四季水果、小籽花生、田鱼、甲鱼等特色种养基地。至2021年,已建成农业产业基地13处3300余亩,其中甲鱼养殖和稻田养鱼基地560亩、经果林2800余亩;已形成10多种注册“油溪桥”商标的农产品,年销售收入265万元。
同时,油溪桥村立足本土资源,开发出峡谷漂流、水酒山庄、奇石文化馆等特色服务产业,建立游客接待中心和培训中心,形成集餐饮、住宿、培训、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村集体经济链条。
一条条举措、一次次创新之下,积淀的是一张傲人的成绩单:
从2007年开始,油溪桥村实行‘六步法’修订村规民约,着手建立引水灌溉体系;
2013年,村内基本完成了人畜饮水、灌溉一体工程,同时在省内率先完成林权改革;
2009年至2016年间,油溪桥村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完成村内路灯建设,开发经果林、稻田养鱼、甲鱼养殖等产业;
2016年,油溪桥村14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帽;
2021年,油溪桥村人均年纯收入达286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65万元……
优化乡村治理,“小积分”撬动“大动能”
在油溪桥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户主文明档案袋。油溪桥村将村规民约各项内容纳入到积分制赋分项目,其中加分子项35个、扣分子项41个,对村干部、党员、群众等三个层级的行为人进行考核。为村里出力的,按章程在档案袋里加分;违反村规民约的,按章程扣分。村民按照积分享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分红、奖励。村民变股东,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村民们按照积分进行集体经济收入的分红、奖励。
通过创立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制度、落实村规民约,油溪桥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生产和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大大提升。这一切正如带领全村人民实现脱贫致富发村支书彭育晚所说,“制度,是最好的土壤;人心,是最大的资源。”
据统计,实施积分制管理以来,全村每年节约烟花爆竹开支约80余万元,节省酒席开支 150余万元,避免打麻将、买六合彩等流失资金300余万元,一年共节约费用530多万元。近年来,在1200多名油溪桥人的共同奋斗下,累计义务筹工87000多个,节省建设经费近2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村级事务积分管理”制度还在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选定为村级治理首批20个经典案例之一,向全国推广。
如今,油溪桥村搭上“科技顺风车”,实现了村规民约、户主文明档案袋、积分规则及组织流程完全线上化。积分管理方式也由原来的传统纸质档案升级为微信小程序,村干部和村民可以在小程序上查看积分记录、积分审批、积分公示,村庄治理成效人人可见、时时可查。
坚持生态保护,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油溪桥村的生态之路就是这句话最好的现实注脚。
十几年来,油溪桥村坚持不砍一棵树、不毁一寸林,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荒山开发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92.8%。依托境内油溪河奇、秀、美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油溪河峡谷漂流景区,修建村文化长廊、清代石拱桥、杨洪岩古风雨桥等历史文化景观,在全省创建首个整村国家级3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2.5万人次,综合收入1225万元。
油溪桥村大力开发油溪河峡谷漂流景区。
同时,油溪桥村推行村民环保自治,组织建立了湖南省首个“饮用水者协会”,构建了“全民护水”“协会管水”“统筹调水”的运行管理模式。
好生态孕育了优效益,好风景带来了新前景。油溪桥的青山绿起来、河水清起来、荒山用起来、旅游搞起来,为村民稳定增收、发展提质增效开拓了新赛道。
油溪桥村的故事写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经典案例库,也写在了三湘大地的土壤里、成为撬动一个区域发展的经济杠杆。
娄底市吉庆镇以油溪桥为中心,打造了辐射周边5个村、总面积58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片。以油溪桥为模板,不搞土地流转,全体村民共建共享,共发展经果林3000多亩,建成农村合作社10家、生态养殖场5家、旅游服务开发公司1家。5个村均成为县级以上文明村,年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油溪桥村故事还在继续,“油溪桥经验”也逐渐走出娄底、走向全国,为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乡村蝶变绘出美丽画卷添上“农”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红网
作者:谭卫丰 杨怡晴
编辑:李响炮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