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民好人家④|移民村里瓜果飘香 这“山歌”兄弟俩唱了20年

9335bc87-5530-4c5a-8e2c-7541e4791775.jpg

DSC_1481.JPG

王实华、王富华兄弟俩打开套袋,检查梨有没有受白粉虱、黄粉虫侵害。

编者按:见到他们,离乡背井与他们无关。他们创业的激情和火热的生活,一次次打开记者眼里的乡村图腾,那里有原野乡村、愚公移山、男耕女织……也有现代鸡舍、网红哥哥、新西兰村庄……,他们坚韧勤奋、朴实可亲、智慧有志向,他们互帮互促带动一方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娄底移民人家,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近期,娄底市移民局联合红网娄底站陆续推出娄底乡村振兴“四季歌”移民人家篇系列报道。

红网时刻记者 李响炮 通讯员 曾阳平 摄像 方祥文 报道

“晨露伴我上山坡,银锄飞舞口唱歌,定叫荒山经济多,夜深月出把家回。”这是王富华、王实华兄弟俩在创业中,苦中作乐,自撰的一首歌谣。他们,每天蒙蒙亮就上山,边唱山歌边挖土,日落西山才往山下走。

新化县白溪镇东坪村长排山岭下,盛夏时节,王富华、王实华领着记者来到一栋两层平房顶上,极目远眺,所见之处皆为郁郁葱葱的乔木密林,这是兄弟俩用15年时间,一锄一锄打造出来的600亩“花果山”。

立下愚公移山志

王富华、王实华是移民户,原属于东风村,20世纪50年代因修建柘溪水库,东风村成了水淹库区。后来,东风村合并入临近的东坪村。

东坪村山多地少,离镇较远,油溪河如绿带般穿村而过。1990年以前乡亲们都靠种地、耕田来维持生计,辛辛苦苦一年刚够解决温饱问题,许多村民因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当时的王实华只有20多岁,上有二老,下有二小,加上妻子怀有身孕,只好立足本地,农闲时,用小船捕鱼补贴家用。王实华家的屋前屋后种了几棵梨子树,树长得高大,结的果却很小,果皮硬,水分少。有次,三哥王富华打工回来买了些梨,果实大,吃到嘴里香中带甜,美味多汁。

穷则思变。香甜多汁的梨,以及恰逢政府脱贫致富政策深入人心,鼓励农民大搞山地开发,让王实华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利用屋后的荒地资源,引进果树新品种,开拓出一片果园。

1993年春天,王实华和三哥王富华商量后联营,吹响了向荒山进军的号角,双双扛起锄头走上了山坡,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霜雨雪,一直苦战在山坡上。

“当时,想着开荒后的美好,便也不觉得辛苦了”,52岁的王实华憨憨地笑着对记者说。就这样苦干了四个春夏秋冬,其间,请了不少人,投资了8万余元,终于在1997年开发荒山200余亩。

没有资金就到信用社去借,果苗太贵,就只买来少量的新品种果苗,靠自己育苗嫁接,减少经费。没有技术,就跑遍大大小小的书店,寻找与栽培技术、果树换种、嫁接技术相关的书来自学。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探索,兄弟俩摸索出了“多位高接换头法”和“单芽切腹嫁接技术”,而当时乡亲们很不理解,说树都换了头怎么还能活?还有人说:“投资这么多,开荒种果树,将来要是又搞集体的话,那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了。”但这些都无法动摇他们的决心。

DSC_1429.JPG

每天,兄弟俩沉浸果园,享受劳动的乐趣。

幸福路上“摸爬滚打”

1999年,兄弟俩将200余亩山坡种上了果树,试种品种多达21种,育苗10000余株,主要品种有李子类:本地李子、特大早熟、红心李、白沙李、芙蓉李、萘李、花李、桐子李;橘类:尾张、立间、兴津、宫川;板栗类:特早熟板栗、双季板栗、九家种板栗;梨子类:天津梨、苹果香梨、金秋梨、黄瓜梨、桃子梨;桃子类:四月红、蜜桃等水果。

果树的生长期,要三至四年才能挂果,五到六年才能丰产,开发荒山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王实华、王富华两兄弟为此负债累累。在这种情况下 ,兄弟俩盘算在果树下种西瓜,由于天公作美,第一次种出的十多亩西瓜很成功,又大又甜,大的有十多二十斤,价格也可观,收入也刚好用作周转。有了信心,他们第二年胆子更大些,种了二十多亩西瓜,可就在西瓜快成熟时,赶上了雨水天气,导致大部分西瓜作废,损失相当大。

2000年6月,王实华发现本地苹果市场空白、价高,就立马去了安徽省考察,看到果实累累的苹果树,他内心闪过了一个念头,苹果易贮藏,消耗量大,经济效益可观,何不种植苹果树?王实华以每株12元的价格买了5000株树苗栽种。修剪、拉枝、施肥、松土,精心的培育花了不少心思,可事与愿违,苹果一到成熟的时候就自然脱落,到后来所剩无几,有市场没果实,后来才知道苹果树根本不适合南方种植,一时间,所有的心血、人力、资金都化为乌有,损失近二十万元,对兄弟俩的打击相当大。

“正感到人生迷茫的时候,县移民局给我们送来了培管费,还安排我们到湖南农科院和株洲果场等地学习”。王实华、王富华这种实干精神,得到新化县移民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也给了兄弟俩继续前行提供了莫大的信心和动力。

DSC_1491.JPG

王实华、王富华和妻子合影,身后是他们的果园,还有他们的家。

再干10年,实现心中梦想

2013年,兄弟俩成立大坝塘水果合作社,果园也从当时的二百多亩发展到四百余亩,试种的一些品种改换成更适合的新品种,引进了椪柑、猕猴桃、艳红李、晚秋梨等,同时利用资源养起了蜜蜂,养蜂可以让果园的花更好地授粉,从一开始的没有经验,被蜜蜂蛰,到现在发展成三十多窝,蜂蜜也是供不应求。

“人多的时候,我们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了,”王实华说,如今这里四季瓜果飘香,山清水秀,人们都称之为“花果山”,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顾客们通过朋友圈,把这里的美景和成熟的果实分享出去,很快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来游玩采摘。

“再苦干十年,干出一点名堂,让大家都走上富裕之路!”谈起梦想,62岁的王富华依旧壮志满怀。他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让远离家乡的游子们看到家乡的发展前景,这偏远的山村就是很好的资源,因为这里保留着优美的生态环境,风景宜人,有浓绿的森林,有清澈的河流,还有幽深的崖谷,有正在修建的龙谭禅院。今后十年内,规划把村里的荒山荒土全部整合利用进行开发,以经济合作社和村民入股的方式,创造乡村无公害菜园、果园,发展水上游玩、垂钓、园林餐厅、客栈和民宿等服务项目,让村民可以享受更多的经济分红,“带动全村人民致富,这才是最终目的。”

来源:红网

作者:李响炮 方祥文 曾阳平

编辑:李梅花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2018/08/06/31684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