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②】涟源:突出“围城”天地宽 开放进取焕新颜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广泛宣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岁月流转中娄底改革开放走过的历程,以现代视角回眸风云40年的变迁,全景式勾勒娄底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画卷,引导和激励全市干部群众为“加速转型 奋力赶超”贡献力量,红网娄底站、时刻娄底频道即日起开设《奋进改革路 建功新时代》专题及【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1涟源体育中心,严伯霖_副本.jpg

涟源体育中心。(严伯霖/摄)

沪昆高铁,严伯霖_副本.jpg

沪昆高铁。(严伯霖/摄)

红网时刻记者 谭卫丰 通讯员 廖鹤松 娄底报道

四十载风雨兼程,

四十载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涟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勤劳智慧的涟源人民书写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脚下这片热土的壮丽篇章。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涟源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业,谱写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这40年的奋斗,深刻改变了涟源发展的进程,深刻改变了涟源闭塞落后的面貌,深刻改变了涟源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涟源地处湖南几何中心,于1952年建县,1987年撤县建市,总面积1830平方公里,总人口114万,是一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充满魅力的土地。在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锐意改革,开放进取,克难攻坚,阔步前行,全市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产业转型不断向好,城乡面貌明显变化,民生福祉稳步推进,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敢做善成的涟源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现代神话,用非凡的智慧谱写着一曲又一曲奋进之歌。


李湘杰-59云中风电_副本.jpg

云中风电。(李湘杰/摄)

1二广和娄新互通1_副本.jpg

涟源境内二广和娄新互通。

40年来,涟源综合实力快速提升。2017年,涟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3亿元,是2007年的3.3倍、1987年的50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3亿元,是2007年的8.1倍、1987年的300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4亿元,是2007年的4.3倍、1987年的32.6倍;完成财政总收入12.1亿元,是2007年的4倍、1987年的28倍。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快进县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先进县市、经济快进县市”。特别是今年以来,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三项指标增速均排名娄底第一。小康社会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到88.4%。

40年来,涟源产业转型不断向好。自2011年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以来,涟源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着力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以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旅游服务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到多点支撑的蜕变,被评为中南地区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进县市。特别是近五年来,共完成149个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215亿元,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形成,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全市新兴工业不断壮大,园区发展全面提速。娄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湖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目前正全力申创“国家级高新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桥头河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湖南省现代农业十大产业集聚区”。拥有国家地理证明商标2个(富田桥游浆豆腐和枫木贡茶)、湖南省著名商标18个。旅游商贸繁荣活跃。2017年接待游客939.27万人次,增长21.4%;实现旅游总收入77.07亿元,增长20.9%。

40年来,涟源城乡面貌日新月异。2007年-2017年,全市实施较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6个,共投入399.4亿元,城乡面貌全面改观。交通更加方便快捷了。高速路网从“无”到“有”,公路路网由“小”变“大”。截至2017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598千米,是2007年的1.15倍、1987年的3.6倍。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天蓝、水净、地绿”三大保卫战。坚决关停了非法粘土砖厂和煤矸石砖厂114家,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全面退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9%,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02%,远高于全国21.66%的平均水平。城市更宜居宜业了。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水乡、山城、古镇、小都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更加清晰,近十年来,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了10.4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5龙塘20MW生态农业分布式光伏电站,严伯霖_副本.jpg

龙塘20MW生态农业分布式光伏电站。(严伯霖/摄)

40年来,涟源民生福祉稳步推进。近十年来,民生支出保持逐年增长,民生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从2007年的42%提高至2017年的73.3%。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截至2017年,累计脱贫22486户、73813人,退出贫困村39个,贫困发生率从2007年的27.9%降低至2017年7.29%,年度考核位列全省先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近十年来共投入3.71亿元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60所、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95所。成为全国首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322元,比2007年增长9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80元,比2007年增长180%。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诗词之乡、全国科普先进市”等称号。

40年来,涟源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全市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化,下放相关权力事项1075项,近五年来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44项,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52项。在全省率先开展村级“微权力”风险防控工作,入选2017年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成功举办了两届涟商峰会,共引进涟商投资项目36个,其中三一、华润、海螺、五江、回春堂、康麓生物、邬辣妈等一大批企业迅速崛起,成为了涟源转型发展的中流砥柱。争资争项、外经外贸均取得新突破,2017年内联引资跨越百亿大关。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改革潮流浩浩荡荡。曾经承载过光荣和梦想的涟源,正用自己的激情和创新,实现着富民强市的理想。这方浸透着“重义崇商,敢做善成”文化精神的土地,正博动着不甘平庸的血脉,充满着博击未来的信心和勇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涟源人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再创辉煌、再谱新篇!

来源:红网

作者:谭卫丰 廖鹤松

编辑:李梅花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2018/10/29/71349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