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一年红军长征到娄底

在红军长征这史诗般的英雄壮举中,作为红二方面军主力的红二、红六军团曾到过娄底,在娄底这块具有光荣传统的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1934年秋,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领导的红军第二军团和由王震、肖克、夏曦等领导的第六军团会师后,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发动了湘西攻势,控制了永顺、大庸、桑植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的部分地区,并且攻占了永顺、大庸、桑植县城,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5年春,蒋介石调集80多个团及地方保安部队共30多万人,分六路纵队东起宜昌、南至黔阳、西至毕节的广大地区,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起进攻,企图阻止红二、红六军团向东进入原中央苏区,向南随中央红军北上,向北渡江入川陕与红四军会合,妄图将红二、红六军团逐渐压缩并消灭在龙山、永顺、桑植之间的地区。

是年冬,红二、红六军团在粉碎了敌人的重重围剿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根据地的情况,遵照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的决定,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在桑植刘家坪举行突围誓师。当晚,红二、红六军团的主力一万七千多人向南突围,一举突破澧水、沅水等封锁线,按预定方案分三路挺进湘中,开始长征。

11月27日上午,红六军团十六师以一个侦察连为先遣队,从安化县坪口横渡资水,经瓦滩进入新化的小鹿,再经白溪、油麻凼,于当日深夜到达今冷水江市锡矿山。同日,红六军团军团部和十六师主力及十七师从坪口的涧溪进入新化。28日,部队到达新化太平铺、孟公市,十七师师部设在孟公市,军团部和十六师主力进入新化县城,并与到达锡矿山的先遣队会合。30日早晨,十六师四十七团300多人从锡矿山出发,于当天中午到达涟源的蓝田镇,12月3日又根据任务的需要由原路返回锡矿山。12月4日,十七师奉命返回原路攻打国民党军队的追兵。十六师则由锡矿山返回新化县城,会同军团司令部于12月5日经新化太洋江、孟公市、太平铺等地开往溆浦县桥江。12月12日,红二军团四、五师从溆浦进入新化,12月14日,部队经风车巷开往隆回。红二、红六军团在娄底活动时间前后13天,足迹遍及今新化、冷水江、涟源的广大地区,行程近1000余里。


红二、红六军团在娄底期间的主要任务:一是摆脱敌军追剿,达到战略转移的目的;二是宣传红军宗旨,发动群众抗日救国;三是适时休整,筹备军需,补充人员,扩大红军;四是打击当地土豪劣绅,扶贫济困,为民除害。

红二、红六军团实行战略转移来到湘中,打乱了蒋介石的企图,于是,蒋介石迅速改变部署,很快组成了以何键为司令的对付红二、红六军团的“追剿军”,指派樊嵩甫纵队4个师和李觉纵队3个师为“追剿”主力,樊部经慈利、沅江向新化、溆浦追击,李部则从沅陵、沪溪向辰溪、溆浦堵截。因此,红军在娄底期间,天上有敌人的飞机袭扰,地上有数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从桃源、常德、湘乡、宝庆等方向步步紧逼。在敌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红二、红六军团的指战员坦然自若,英勇顽强,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巧妙地摆脱了敌人的骚扰和追击,粉碎了敌人一个个企图。

红军在驻新化期间,沉重地打击了在该县骚扰的国民党保安部队。12月6日,红十六师先遣连行进到新化的鸭田时,与正在这一带骚扰的国民党湖南第六区保安司令晏国涛、副司令谭友晋带领的二十三团和二十四团相遇。战斗打响后,红十六师先遣连抢占有利地形,向保安团投以猛烈的火力。中午时分,敌人被逼到卿家庄后的一个小山上,依托工事负隅顽抗。当敌人弄清与其交战的只是红军一个连队时,即调整部署,增加人枪疯狂反扑。红军战士毫无畏惧,与敌人英勇顽斗。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先遣连损伤较重,便迅速撤退至金石桥、朱家坳一带。红十六团参谋长常德善得到报告后,即派十六团、十七团分两路直插古楼驿,将敌团团围住。天一亮即发起猛攻,一举将其歼灭。在这次鸭田战斗中,经过两天激战,红军将敌二十三、二十四两个保安团一部全歼,一部击溃,共毙敌150多人,俘敌300多人,缴获无线电报话机一台、军马一匹、机枪三挺、其它枪支数十支。在这次战斗中,红军也牺牲20余人,伤90余人。

为了推进娄底革命斗争的发展,红军在娄底期间,组织人民群众打击和消灭了一批反动的地方武装。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红军一支小分队,奔袭涟源枫坪的三角塘,抓获了罪恶累累、民愤极大的保长谢长庚,把他枪决在芙蓉乡的扶珂坳,为当地群众除了一害。在新化抓获处决了长期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反动透顶的曾保生、奉名彪、奉则生、戴正尧等10名恶霸劣绅。在冷水江的锡矿山、罗家坪、洞下、谭家、七里江、中连等地,共打击土豪矿霸26家,处决了企图潜逃的伪保长吴继兴。据统计,红军在娄底期间,发动和组织群众没收大地主、土豪劣绅及矿霸稻谷3000多担、银元10000多元,抄出衣服、布匹一大批,这些物资除部分用来补充军需给养外,大部分分给穷苦百姓。

红军在娄底期间,特别重视开展群众性的革命宣传活动。每到一地,一个个宣传小组走上街头与院落,唱歌演讲,刷写标语,呼喊口号。每到一处都要召集群众开会,宣传红军的性质、宗旨和纪律,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宣讲穷人要翻身解放,只有依靠共产党,团结起来闹革命等道理。红六军团政委王震在锡矿山的一次有2000多人的群众大会上,学着当地的新化话对大家说:“老板不劳动,剥削工人,养得肥头大耳的,你们石匠师傅累得墨黑的,饿得皮包骨头,太不平等。你们穷苦人,只有跟着共产党,团结闹革命,才能打倒剥削阶级,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才能翻身过上好日子!”红军用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动员群众起来参加革命斗争。

红军的行动,深刻地教育了人民,唤醒了广大长期受苦的工农群众。在红军驻扎的地方出现了人民支援红军、红军爱护人民的感人景象。当时正是初冬季节,细雨纷纷,寒风呼呼,红军衣服单薄,常被雨淋湿,群众见了,都请他们进屋,生火取暖。住在群众家里的红军,都被照顾得细致周到。红军驻扎在新化县城,新化私立唤民书店、镇梅书店开动四开印刷机,给红军印刷了一个星期的宣传品。一些缝纫店、碾米店主动组成临时工厂,给红军加工大量被服、粮袜和军用品。为了筹款,人们慷慨解囊,一些民族资产阶级和矿商也踊跃捐款,支援红军,很快在新化全县范围内筹集光洋数万块。有的商家、店铺除捐款外,还捐送雨伞、套鞋和衣物,有一位叫唐玉章的商人除捐款300块外,还捐送了衣物一大批,套鞋四大担。红军离开新化时,广大工农群众及各界人士冒雨相送。在横阳等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红军亲,红军好,红军是我们的子弟兵;打土豪,打劣绅,救济贫困的弟兄;盼望红军早回程,帮助我们闹翻身。”

军民鱼水一家亲,群众要求当红军,是红军在娄底期间涌现的又一番感人的景象。红六军团决定在锡矿山招收新兵的消息一传开,方圆上百里的青年涌入锡矿山,踊跃报名。北矿“宝大兴”所属公司炼厂就有200名工人报名要求当红军。飞水岩一家只有百人的小瓦厂要求加入红军的就有22人。红军在娄底期间,先后有1000多名优秀的娄底儿女参加红军并随军长征。他们在长征途中,意志坚定,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到新中国成立时,当年的那批新兵,除少数几个人担任军师级领导干部外,大多数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捐躯疆场,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原海军副司令员、红六军团十六师师长周求保1983年视察新化、冷水江时回忆说:“1935年,红六军团出于装备、军需和扩军等方面的原因,来到新化、锡矿山。开头决定在锡矿山招兵400人。谁知锡矿山经历大革命的风暴,工人阶级觉悟高,要求参加红军的热情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后来我们招收了1000多名新兵。这些新兵大部分分配在十六师的各个连队。”他还说,这次招收的矿山兵,“个个能吃苦耐劳,英勇善战不怕死。”

1935年11月28日,红六军团及红十六军干部在红六军团司令部前的合影。

毛泽东在总结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时指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在娄底留下了珍贵的火种,为娄底革命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娄底党史

编辑:袁雅琴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