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岳阳、娄底两地作家赴新化采风,体验“水韵琅塘”大美风光

02.jpg

百年名校白云完小前合影(夏新海摄)

01.jpg

流连古朴的琅塘老街(王修宇摄)

04.jpg

观赏龙湾湿地公园

03.jpg

参观龙湾湿地宣教中心(夏新海摄)

红网时刻9月24日讯(新化分站记者 黎明明 通讯员 邱向明)龙湾澄碧,稻谷飘香。9月20日到22日,娄星区、冷水江、岳阳市湘阴县作家协会采风团30余人,来到新化县琅塘镇和新化龙湾国家湿地公园采风。

琅塘镇位于新化县西北边陲,地处娄底、益阳、怀化三市交界处,是新化县历史名镇、库区大镇,全国“水阀片之乡”。新化龙湾国家湿地公园依托琅塘镇、荣华乡境内21公里资江,规划面积2501公顷,有千岛湖、晚坪湖等11个岛屿。湿地公园内有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教育家成仿吾的出生地。

感受“水韵琅塘”的神韵

21日上午,作家们从新化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的苏溪码头上船,船行驶在宽阔的水面,众多岛屿如青螺一般摆在白玉盘里,两岸青山如黛,民房镶嵌在山间树荫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大家纷纷拿起手机、相机,围绕“为时代画像,讴歌美丽乡村”的主题采风,感受“水韵琅塘”的神韵,领略琅塘、龙湾水墨丹青的魅力。

在四面环水的晚坪村,作家们被这里的风景吸引:成片荷花在荷叶中亭亭玉立;宽阔的马路在林间延伸,新建的房子在秋阳中特别靓丽。水绕山转,稻谷近黄,一片世外桃源,白鹭齐飞。船笛长鸣。“这里空气清新,喊几个朋友来,多么想在这里还住上几天啊”作家刘更龙说。

在琅塘老街,古老的条石,黑色的板屋,晒太阳的老人,这街情景让人回到从前。明代,新化、安化茶马古道上的茶叶,在这里的茶税关缴了税后发往全国各地。这里流传有“上有邵阳、中有琅塘,下有益阳”的说法,在抗美援朝时期,琅塘人民有筹捐一架飞机的爱国壮举。

西团村白云完小的前身是西塘书院,这是一个四合院,四周清水长流。乾隆八年(1743),由当地茶商陈兼善捐资创建西团书院。276年历史的书院,经过不断的维修,在平坦的田垄中更加充满书香。据该校冉校长介绍,西团书院是湖南“城西文化的主要策源地”,是思想家成仿吾的母校,是电视剧《向警予》取景地。作家们一走进校园,就深深感受到了文化的味道,感受到文化的霞光照耀梅山的力量。西团书院现在更名“白云完小”,李人民等作家认为,“如果挂上书院的招牌,更有文化的底蕴。”

作家们来到苏新区,只见到厂房林立,工人们在紧张有序地上班,这里都是现代化的厂子。最让作家感到新奇的是:娄益友谊街上街道宽敞,店面整洁,一片繁华景象。短短几年时间,冒出无数高楼大厦。这里是新化和安化的“插花地”,外地人根本无法确定谁是新化的谁是安化的。作家采风团了解到:这里的老百姓同根同源同风俗,只是彼此的行政区划不同而已。娄星区作协主席海叶说:“这次琅塘与湿地公园采风,让作家们受益匪浅,作家们一定要用独特的视角,讴歌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新化

作者:黎明明 邱向明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2019/09/24/606652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