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娄底2月5日讯(通讯员 李石麟 颜学红 彭纪强)近年来,涟源市不断创新发展机制,优化服务模式,补齐发展短板,积极破解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难题,农业机械化逐步走上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截止2019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3.82万千瓦,水稻、油菜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5.51%和75%,前不久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面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由部门主导、动力不足、推力不够;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低,想种田和会种田的人越来越少,抛荒愈演愈烈;以及机械化发展关键环节技术推广滞后,瓶颈多,发展不充分、不全面等困境,积极破解突围之路。
激活发展动力。变部门主导为政府主导,将农机化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和统一部署;将农机购置补贴、机插秧技术推广、农机“三减量”、农机安全生产等工作列入对乡镇工作的绩效考核范畴;逐年增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费投入;每年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表彰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营造了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激活了农机化的发展动力。
创新发展模式。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及时摈弃了一户一机的小农机发展模式,收编游击队,组建正规军,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发展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之路。到2019年底,全市已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61家,其中: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0家,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39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农业科技推广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先行者、农业规模经营推动者、农业产业化的引领者。2019年合作社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25万余亩,作业服务收入达5629万元,农机合作社已发展成为涟源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该市对水稻生产的集中育秧、机插、机烘等主要作业服务环节和油菜生产机械化作业开展补贴,对购买高速插秧机、无人飞机、粮食烘干机等高新农业机械,按国补资金1:1的比例实施累加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购机积极性,机械化育插秧和植保以及粮食烘干等瓶颈相继突破,油菜机械化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优化服务方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彻底解决田地抛荒及种田农户缺劳少机等实际问题为目标,不断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实现了服务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转变。以托管式为主。合作社与农户订立托管合同,将育秧、机耕、机插、植保、田间管理、收获、运输、烘干等作业环节,全部交给农机合作社托管,按合同交付托管服务费。菜单式为辅。即根据农户的个性化需求,将粮食生产环节中的部分作业服务项目交由合作社承担,实行菜单式服务。会员式作为补充。即引导贫困户和部分农户加入合作社,享受分红、免费和优惠服务,并为贫困户提供培训、务工机会,增加贫困户收入,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强化保障措施。变单兵作战为部门联动,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协调联动,不断改善机耕道、农田水利等基础条件,农机农业高度融合、协调行动,产生了1+1>2的良好效果。每年举办15场以上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现场演示会,让优胜机具成为引进推广的风向标,降低了农户盲目投资的风险。职能部门为农机经营和服务者从技术培训、机具维修、政策解读、信息服务、规范管理、安全生产、农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目前,该市正积极探索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市推进的整体方案、技术路径与实施办法。实施省果园田土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大力探索轨道运输、机械化采摘剥壳、水果储运保鲜、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等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并继续探索农专业合作社提质升级的发展模式。全力将农富、硕泰两个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打造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来源:红网
作者:李石麟 颜学红 彭纪强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