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干净,院落整洁,空气清新,是娄底市万宝镇石塘村给人留下的美丽印象。
“石塘村的洁净美,是‘分’出来的。”8月3日,刚打扫完卫生的村民曾军华拿着塑料瓶、果皮剩菜等,依次投入自家门前的绿色、蓝色、黄色垃圾桶中。她告诉记者,自从村里给每家每户配发了三个垃圾桶,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不见了。
当天,记者绕村一圈,发现家家户户的屋前后院都摆放着三个垃圾桶,分别用来装可回收,不可回收及厨类、果皮、蔬菜垃圾。
2019年,石塘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全面实施“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模式,由村支两委包片、组长包组、保洁员包区、党员联户管理,引导村民自觉按照易腐有机、可回收、不可回收三个类别收集投放,做到垃圾分类减量、分散处理、统一回收。
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曾金明介绍,过去垃圾都是一袋装直接扔进一个垃圾池。现在根据农家实际,全村实行“卖一点、埋一点、喂一点、运一点”的方法,引导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处理,即可回收垃圾,由村里的废品收集员按市场价定期收购;易腐有机垃圾,分户堆肥回填;有害垃圾,收集实行奖励;菜叶、果皮等,用来喂养家畜;其他垃圾,由农户投放到村里的集中投放点,再由村集中转运。
同时,把垃圾分类工作写入村规民约,开展每月评比表彰活动,按最清洁、清洁、不清洁三档进行打分,连续三个月被评为最清洁家庭的奖励洗衣液等日化用品,不清洁家庭则不得享有村级所有奖补福利,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从“扔进一个池”到“细分三个桶”,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行动自觉。
在村里的垃圾分拣中心,管理员、可回收废品收集员刘芳征从村民家里收回来一车垃圾,正忙着分类堆放。“村民自行分类后,要清运的垃圾少了,可收回的垃圾多了。”刘芳征是贫困户,他告诉记者,多的时候,一天能回收两大车可变卖的废品,平均每月还可给他增加1000元的收入。
干群联手,全民分类,石塘村探索出一条群建群管垃圾分类工作长效机制。今年,双峰县梓门桥镇、甘棠镇和新化县荣华乡先后到该村学习“取经”。
文字/杨志慧、李梅花
摄像/张政 制作/陈倩
来源:红网
作者:杨志慧 李梅花 张政 陈倩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