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帮教对象与联合救助人员在娄星区司法局水洞底司法所。
娄星区司法局水洞底司法所工作人员为重点帮教对象送温暖。
红网时刻通讯员 张成玲 王鑫 娄底报道
父亲年老中风、弟弟车祸后面临巨额赔偿、小孩尚小需养育、家境贫困;无身份证、无银行卡、有精神残疾但无残疾证明……面对如此困境的安置帮教对象,该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如何有效地帮扶让刑满释放人员尽早融入社会、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联合镇派出所、镇民政所、镇综治办帮助安置帮教对象补办身份证、申请临时补助、申请低保;跑银行,跑医院、驱车百公里调取残疾证明材料……近日,娄底市娄星区司法局水洞底司法所以“五进联万家,四小解民忧”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重点帮教,化解“三无”刑满释放人员困境
2021年4月19日,对于因犯放火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的肖某某来说是轻松又忐忑的一天。
轻松,是因为终于刑满释放恢复自由身了,可以和家人在一起生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
但,忐忑也如影随形。入狱前,肖某某患有肺结核、精神病等各种疾病,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服刑期间因各种原因,家里也无人探视、无人汇款、无亲情电话,家里情况怎么样,她一无所知;现在出狱了,肖某某还面临着有精神残疾但无残疾证、无身份证、无银行卡,是一名“三无”人员的境况,还听说父亲年老且中风,弟弟刚出车祸面临巨额赔偿,加上家里一直贫困,离婚后孩子尚小需抚养……出狱之后的生活该如何继续,肖某某感到灰心。
“回家了,就好好生活,你的困难,我们司法所已经了解了,会帮你解决的。”监狱工作人员把肖某某送回老家所在地——娄底市娄星区水洞底镇时,负责衔接的娄星区司法局水洞底司法所负责人吴伟的一句话化解了肖某某连续多日的担忧,让她感到了温暖,也看到了希望。吴伟介绍,肖某某属于水洞底司法所重点帮教对象,根据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求,司法所将坚持开展结对帮教活动,为其排忧解难,解决生活、工作、家庭中的具体问题,使其体会到社会、组织的温暖。
当日,在办理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相关衔接手续后,水洞底司法所第一时间与村委、民政所沟通对接,先帮其申请临时补助,又积极开证明、报材料,帮助她办理身份证、银行卡等必需物品,同时帮其申请低保救助。肖某某于4月25日领取到临时补助金。
百公里奔波,为一纸“残疾证明”
“我接到电话,要我补交残疾证明才能办理低保,可我到哪里去弄啊……”5月6日,肖某某再次来到水洞底司法所向工作人员刘锋哭诉遇到的新困难。
刘锋一边安抚肖某某的情绪,一边安排所员与民政所电话沟通了解情况。原来,肖某某的这种情况,残疾证明是办理低保的关键材料,而肖某某的精神残疾证明材料被她弄丢,缺乏关键材料所以低保办理进度被搁置。
残疾证明丢了,找不到了,最直接的办法是重新鉴定,重新开残疾证明,但重新鉴定不仅费事、费力,还很耽误时间,更难的是重新做各种检查和鉴定费用,是肖某某及其目前的家庭经济条件所承担不了的。既然帮,就一定得帮到底。于是水洞底司法所邀请镇民政所、综治办和派出所等部门工作人员一起集思广益,为解决肖某某的问题出谋划策。
“她住院期间,病历本极有可能已经进行了精神残疾鉴定。”在商谈的过程中,肖某某提到曾经在邵阳市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经历,大家迅速联想到医院的精神残疾鉴定,并立即与水洞底镇政府对接联系,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决定由司法所、镇民政所、综治办一起陪同肖某某前往邵阳调取病历。
5月8日,驱车百余公里抵达邵阳后,在邵阳市脑科医院的支持和配合下,一行人成功调取病历,取得了肖某某的精神残疾鉴定证明,并第一时间与民政所对接,为肖某某办理好了低保的相关手续材料,还准备了一批生活必需品送给肖某某,帮助她渡过难关。
据悉,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娄星区司法局紧紧围绕“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扎实开展查纠整改环节各项工作,全区司法行政系统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并通过广泛开展“五进联万家,四小解民忧”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为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328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共1416.97万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2件,开展远程视频会见70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2次,发放法律书籍9000余本,发放宣传单1100余份,横幅15条,法律讲座5场,解答法律咨询90余人次,党员个人认领群众“微心愿”41件,已办理完结36件。
来源:红网
作者:张成玲 王鑫
编辑:李响炮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