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娄底1月6日讯(通讯员 李建东)“现在,我们高牌号硅钢项目一期已经实现量产,按目前生产进度,年产量可达25万吨。”1月1日,湖南浙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齐亮说,“2022年,我们将尽快启动二期项目建设,二期投产后每年可实现量产50万吨,年产值过40亿元。我们的目标是力争3至5年时间实现科创板上市,助力娄底打造千亿级硅钢产业园区。”
高端无取向硅钢生产是我省全新的开端,也是娄底钢铁新材技术的突破。近几年,娄底全力打造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8家,对规模工业增加值贡献度达90%,钢铁新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推动娄底向“钢铁新城”迈进。
“三泰人”近20年坚持研究生产复合型新材料,推动湖南三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获得60余项国家实用专利、14项双金属复合发明专利,并牵头制定首个复合钢筋国家标准,成功打造全球唯一可将传统轧辊辊套化并循环使用辊芯的棒线材轧辊生产线,正为国内外100余家大型钢厂开展服务。“五江人”用20年的坚守与耕耘,在感光干膜事业上一次又一次打破国外垄断,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让湖南五江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率先成功研发芯片用IC封装载板感光干膜的企业。“创一人”专注高性能软磁磁性材料研究和生产,开发的高性能软磁材料在国际高性能软磁材料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让湖南创一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小巨人”企业。这些为娄底“材料谷”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21年底,娄底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到86.7%;税占比达68%,5年提升8.6个百分点。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纳入国家首批战略性产业集群,湖南中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国家级娄底经开区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第7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分别增长14.4%、21.1%,高新技术企业达286家,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分中心落户娄底。
来源:红网
作者:李建东
编辑:张孙文琪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