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攻坚之年。即日起,红网娄底站、时刻新闻娄底频道推出《振“镇”有声》大型融媒体报道,通过图文、视频、H5等多种形式全面呈现全市各乡镇在推进乡村振兴、聚焦产业振兴的路上所涌现出来精彩故事,全方位展示“乡村振兴的娄底实践”。
今日是《振“镇”有声》第三站——娄底市冷水江市铎山镇。
冷水江市铎山镇花桥牛席。(设计/刘丹艳)
琳琅满目的牛肉制品。
铎山镇花桥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红网时刻娄底新闻记者 谭卫丰 李响炮 见习记者 杨怡晴 通讯员 谢立松 曹丹 吴凯 娄底报道
上好的黄牛掌,火燎去毛,清水洗净,纵向划刀,然后放入特制卤水中,经过4、5个小时的卤煮浸泡,牛掌皮酥肉烂,香味四溢。上桌前,热锅烧油,加姜蒜辣椒炒出香味浇于牛掌之上,再淋上一勺秘制高汤蘸水,最后撒上一把青翠嫩绿的葱段,一道令人垂涎三尺的“金牌牛掌”就完成了。
而这道“硬菜”仅仅是花桥牛全席中的“冰山一角”。鲜嫩脆爽的黄金牛百叶、香辣入味的红椒牛肚、酸辣开胃的三合汤……从牛头到牛尾,多达数十道菜式的“牛全席”是花桥人记忆最深处的乡村至味,如今也成为了撬动花桥巨变的“致富杠杆”。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铎山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滋味”变“资产”,让“产品”变“产业”这个“牛鼻子”,全力以赴推动花桥“牛文章”越做越好、越做越强,并逐渐突破村域,成为辐射一方的经济引擎。
花桥牛席由来已久,当地自南宋时就有杀牛的习俗。近年来,当地村民开始从煤炭等“黑色经济”中解脱出来,大力发展“牛经济”。在冷水江市铎山镇花桥村,有一条长达数里的“牛席街”,里面满满当当开了数十家专做牛席的餐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饕客一尝为快。
苏慧明是花桥村的党总支书记兼主任,也是村里牛产业的带头人。2021年,在广东经商的他,毅然返乡挑起了振兴花桥村的大梁。当时的花桥正面临煤矿关停、人口流失、环境恶化的困境,为了带领村民早日走向致富之路,苏慧明将目光瞄准花桥村“牛文化”特色,大做“牛文章”。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苏慧明带领村民先后创办了花桥铺里餐饮牛席城、花桥食品有限公司,以及餐具消毒厂、校园餐具消毒厂两个衍生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化餐饮服务产业链。现如今,花桥村一改往昔面貌,日子越过越好,经济越来越“牛”。
一道菜征服万千味蕾,一头牛致富一方百姓。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如今的花桥牛席一条街,一年下来,接待食客40多万人次,食用黄牛10000多头,直接经济收益超5000万元。
与此同时,花桥村的“牛滋味”搭上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列车”。香辣牙签牛肉、秘制牛肉罐头、美味手撕牛肉干、特色牛板筋等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美味通过电商等渠道,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好评。
冷水江市铎山镇党委书记李志雄表示,铎山镇立足花桥牛全席传统产业优势 着力打造肉牛全产业链。目前,铎山镇围绕建设“牛韵小镇”目标,聚焦养殖、餐饮、屠宰、加工、文旅等产业各个环节,发展形成各种合作社30多家,产值上千万的深加工企业数家,辐射带动全镇多村上万名群众实现增收。
下一步,铎山镇将坚持“三产”融合,以“一牛一果”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把更多农户利益连接到产业发展链条中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共享发展红利。
来源:红网
作者:谭 卫丰 李响炮 杨怡晴 谢立松
编辑:刘丹艳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