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进县城看发展|湖南双峰:国藩故里竞风流 富厚双峰展新姿

a_副本.jpg

双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冯兵田 欧阳海希 吴海清 李琴章 娄底报道

十年,一个跨越历史的时间维度。十年,一段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十年,一张满载硕果的惠民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双峰县上下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矢志不渝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主要经济和民生指标趋稳向好,特别是脱贫攻坚、转型发展、绿水青山、民生福祉、文明创建等工作在全市有声有色可圈可点,展示了双峰行动、书写了双峰担当、树立了双峰自信、演绎了双峰精彩,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脱贫:交出满意“答卷”

甘棠镇祠堂湾村,位处猪婆大山腹地,与邵东相邻,是双峰县最偏远的村落。“这山上乱石嶙峋,10年前没有水泥路,没有产业,外村女孩都不愿嫁过来,是被戏称为‘干死蛤蟆、饿死老鼠’的地方。”村支书刘进晚介绍,没有产业,就没有出路,年轻人都在外打工。

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铺开,祠堂湾村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此拉开了帷幕。镇村干部另辟蹊径,变废为宝,在山上石头缝里种上了芍药、猕猴桃、牡丹,打通了环山便道。每年4月,漫山遍野盛开的芍药花,让曾经的不毛之地成了乡村旅游“排头兵”。

清淤山塘、改造电网、硬化并拓宽道路、铺设自来水管解决饮水难题、修建村级文化广场……路通了、水有了、心畅了,村民们齐心发展芍药等中药材,短短数年间,该村86户贫困户不仅如期脱贫,村民收入还从2013年的3000元/人递增至如今的1.2万元/人,回村的年轻人一年比一年多。

祠堂湾村的巨大变化,是双峰县坚持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2018年,双峰县在我市率先脱贫摘帽,并交上了一份“群众认账、上级认可、社会认同”的合格答卷:全县10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9758户86019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实现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106个贫困村光伏电站建成全部并网发电并纳入国补范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4930户14497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连续5年排名全省第一;驻青树坪镇光辉村工作队长谭朝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县发改局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在脱贫攻坚中,双峰县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财政涉农资金“全程统筹”模式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等媒体专题报道,被评为湖南省首届“管理创新奖”;高效推进工作的“四联机制”得到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省委《改革简报》推介,关爱激励扶贫一线干部的做法得到省扶贫办推介,实行“凡提必扶”的做法受到省委组织部、省委改革办推介;易地扶贫搬迁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与发展在湖南省第三轮县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中获评优秀,在全省43个迎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县市区中获唯一满分,受到省政府表彰。

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走进双峰高新区,一排排标准化厂房错落有致,满载货物和渣土的车辆来回穿梭,园区企业全力开动生产机械,奏响了产业发展的交响乐。

“十年里,园区面积从1.68平方公里拓展到4.7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由80家发展到18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由18家发展到64家;由单一的农机产业拓展到‘一主一特一新’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农机装备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及食品加工为特色产业,环保新型建材为新兴产业。”高新区工作人员介绍。

在高新区劲松机械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抓时间,抢进度,赶工期,将碾米机包装、封箱、装车,发往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双峰素有“中国农业机械之乡”“中国碾米机械之乡”“湖南省农机产业基地”等美誉,现有农机生产企业85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主要产品有组合米机、旋耕机、插秧机、烘干机等60多个品种300多个型号,产品远销非洲及东南亚等地区。农友股份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农友集团粮食烘干机、劲松机械碾米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永丰农机小镇纳入全省特色产业小镇。

双峰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高位推动,成立了农机机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农机产业管理办公室,组建农机产业联盟;出台《双峰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设立农机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品牌整合、资源整合、企业整合;引导企业加大新设备投入,通过改造生产工艺加快农机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力度。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b_副本.jpg

双峰农机产业已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农机产业兴旺,全面提升了双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我们有大大小小农机80余台,覆盖周边1.2万亩田地,年农机服务收入达360万元。”走马街镇龙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彭文清介绍,“随着农机全面覆盖,许多抛荒地重新种上了庄稼。”目前,该县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08家,今年双抢和秋收期间,实现98%以上的收割、95%左右的耕整由农机作业完成。

威嘉生物科技,以并不起眼的青蒿作为原材料,成为全国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商之一,年产量达到50余吨。专业从事养猪设备的研发和生产的湖南康普斯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1年多时间,在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计划到2025年,公司实现年产值5亿元,成为全国知名的专业化养殖设备整体配套供应商。山力新材通过产业转型,从低端产品铸造升级为高端矿山机械耐磨配件生产,产品直销中铝、中核等企业。投资达2.78亿元的海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投入使用。万寿山骨料等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为推动双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c_副本.jpg

高标准农田建设。

双峰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实施特色产业建设三年行动,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稻、辣椒、南竹、茶叶、红心脐橙等特色产业,全力打造“精细农业先行区”。

十年里,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52.2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77.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537元,是2012年的2.28倍,年均增长9.6%。2020年税收收入达到11.66亿元,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情况下,仍然比2015年翻了一番。偿还政府债务13亿多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4.9亿元,是2012年的3.48倍,年均增长10.4%。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33.3:41.3:25.4调整为19.7:31.6:48.7。

治水:库区群众端上“生态饭碗”

沿着崭新的柏油马路向杏子铺镇水府庙水库驶去,一路阳光灿烂,暖风熏人,绿树倒映在清澈的涟水河面上,载着游客的竹筏来回穿梭。驶入水库核心景区,山清水秀,三五成群游客打卡拍照,微风拂过,湖面碧波荡漾,一派心旷神怡的景象。

“水库过去可不是这样啊!那时湖面上网箱密集、漂浮物成堆、湖水浑浊。”这是一位库区村民的回忆。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库区群众靠水吃水,网箱养鱼成为库区群众的生存之道和主要致富门路,最多时达2.2万余口。网箱数量急剧增加,鱼饵饲料大量投放,在危害水库行洪安全的同时,污染了水质,严重影响了水府庙水库的水生态环境。

“要守护好一江碧水,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美丽村庄。”杏子铺镇原党委书记王景华表示,为坚定走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还水府庙水库一湖清水,镇党委、政府向库区生态治理“亮剑”,将库区内所有网箱全部拆除,3200余名“渔民”彻底“上岸”。

“上岸”意味着失业,禁渔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杏子铺镇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契机,依托水府庙库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按自然山水、溪砚文创、红色文化、特色民宿等板块,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生态种养业等,助推上岸渔民华丽转身,端上“生态饭碗”。

双源村村民曾志高,大半辈子靠网箱“讨生活”。乘着旅游发展的东风,他经营农家乐,当起了老板。“以前养了200箱鱼,看天吃饭,一年只能赚3万多元。”他说,“如今上了岸,旅游旺季一天最多能达5000元,一年能赚10余万元,生活更好了。”

清除网箱养鱼,扶持渔民生态致富,仅是双峰县“治水”的一个样本。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双峰县配齐县、乡、村三级河长682名,河道警长86名,民间河长27名,社会监督员75名。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巡河督导,推动全县各级河长巡河2万多次。

d_副本.jpg

正在运行中的海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为了还居民一片清澈的河水,双峰县坚持控源截污、标本兼治,在全市率先完成所有建制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县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2%以上;在涟水、侧水等主要河流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全面实施截污纳管,规范设置入河排污口50个;持续推进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达标建设,退出生猪养殖场165家;依托海螺水泥厂垃圾焚烧发电,全域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行乡村河道保洁管理家庭分段承包责任制;整治24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治理9处黑臭水体,摸底排查小水电站12座,退出4家,整改8家;全县各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良好,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为引导全民护水,该县坚持“开门治水”,广泛开展净滩行动主题党日活动、“家乡水·幸福河”校园征文、“河小青”志愿服务等;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媒体、户外广告等载体,宣传河长制的政策法规和工作动态等,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做到护河治水“一条心”。

如今,不管在县城还是乡镇的河流,昔日垃圾遍地的场景早已不复重现。“两岸修了护坡,建了游步道,栽了各式花草树木,每天来散步的人多了,心情也格外舒畅!”家住犁头咀,从小在侧水河边长大的彭大爷说。

e_副本.jpg

"和森红"志愿者在帮忙插秧。

文明:以优良文化塑魂

今年8月30日,梓门桥镇党委、政府慰问了在街埠头村侧水河里勇救落水母子的江泳波等4人,并为每人送上2000元慰问金。

8月23日晚,一年轻妈妈带着两个男孩在该镇街埠头村侧水河边意外落水。村民江泳波、曹灿、彭勇志和黄中辉听到求救后,先后跳下河实施营救。在岸边村民组成的人链助力下,母子三人顺利脱险。

近年来,该县涌现出了“全国劳模”李耀春、湖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湖南好人”王育永,2018年“诚实守信好人”王楚松等好榜样。

一件件好人好事,一个个榜样力量,溯源追本,双峰县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蔡和森的故乡,也是“女杰之乡”“院士之乡”。近年来,双峰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在“家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家文化”建设,为基层治理聚力赋能,使“家文化”成为双峰的一张闪亮名片。

“兴国安邦”“保家卫国”“舍生取义”“公而忘私”……在近代史上,双峰儿女将个人命运、家庭命运与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紧密联系,彰显了浓厚的家国情怀。此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勤俭忠厚、励志勉学、恤亲善邻等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在双峰人民身上代代相传、绵绵不息。

f_副本.jpg

红色传承。

蔡和森、李中、大村地下党支部、省(工)委旧址……双峰是一片红色热土。近年来,双峰县委、县政府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革命传统,宣传好红色家庭、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历史,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新的赶考路上创造更多的辉煌成就。

双峰人杰地灵,是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原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曾昭抡,中国工程院院士、力学科学家谢和平,两院院士、地质学家邓起东等人,都是双峰人民的杰出代表。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等精神和品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榜样引领前行,奋斗成就梦想。今年以来,双峰广泛动员全县10万余名志愿服务者,全力打造“和森红”志愿服务品牌,为推动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推动“五无两创”(无疫、无诈、无毒、无信访、无安全生产事故,创文明城市、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不遗余力。

在疫情防控这场“战役”中,双峰大地处处闪耀着最美“和森红”———他们不惧风险,逆流而上,参与健康服务站值守、协助复工复产、帮扶特困群体,在全县的大街小巷、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留下了一抹抹最温暖的“红”。

双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统筹全县3万余名“老兵”中的精干力量参与“和森红”志愿服务。“每逢假期返乡人员有所增多,人员流动性增强,疫情防控压力大、人手紧,我们号召退役老兵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双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龚远望说。在倡议下,老兵们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为单位,手持小喇叭,对镇区临街门店挨家挨户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向店主和过往群众发放公开信,引导商铺、门店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好口罩,做好体温测量、查验“两码”、人员信息登记,有理有节劝导路上过往人员不扎堆、不聚集,劝导大家增强防范意识,共同守护家园。

“‘剥莲蓬’活动圆满结束了,感谢妇联的‘和森红’志愿服务者第一时间驰援,充实了我们村的劳动力,让我们尝到丰收的甜蜜。”石牛乡湾洲村党支部书记说道。在双峰大地上,“和森红”插秧、护学、宣讲、助力疫情防控、打击电诈宣传等各类大型活动……哪里有工作需要,哪里就有“和森红”。他们不仅仅是一抹红,更是一颗种子,播撒在市民的心里面。也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贴心之举,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和森红”志愿服务的大集体中来,人人争做志愿者,人人都是“和森红”。

g_副本.jpg

2021年9月30日整体搬迁的新人民医院。

民生:托起百姓“幸福梦”

“住在宽敞明亮的病房,一见到医护人员贴心的微笑,原本难忍的疼痛,也就不那么痛了,心里也踏实了。”前不久在双峰县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宋先生,对医院的环境、服务都感到满意。

今年9月30日,是双峰县人民医院完成整体搬迁的一周年纪念日。搬到新院后,医院整体形象有了很大的提升。优美整洁、布局合理,一改老院的拥挤,宽敞的就医环境赢得了患者称赞。

在就医流程上,新院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网上预约挂号、诊间支付,减少了病人排队次数和时间。住院患者和特殊门诊病人都可以在“一站式服务”中办理相关手续。患者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助机器等多渠道获取检查报告。检验报告、胶片自动打印等智能化服务提升了民众的就医体验。无障碍卫生间等设置让患者感受到有爱无碍。

新院环境的变化也给医生带来了不少便利。“老院因场地限制,很多项目病人需要,但我们开展不了,到新院后,终于有空间了。”呼吸与危急重症科主任罗保卫高兴地说。

新院搬迁后,解决了患者床位、车位少,医疗用房紧张等难题,诊疗床位由原来的600张增至990张,车位由原来的100个增至550个。新院自启用一年来,门诊270858人次,同比增加22.15%;手术4088人次,同比增加10.96%,出院30872人次,同比增加1.46%。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环境的改善,让患者舒心,医生安心。

h_副本.jpg

2021年新建的芙蓉学校。


1111_副本.jpg

宽敞便捷的娄双大道。

近5年来,双峰县委政府每年把75%以上的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娄衡高速双峰段、娄双大道建成通车,新建的双峰一中、丰茂学校、湾田学校、芙蓉学校等一系列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双峰县人民医院、双峰县妇幼保健院、双峰县第二人民医院完成新建搬迁。推进双峰县城南、北环线两条主动脉建设,并完成大部分施工任务,明年底前可通车。厚重的民生账单,换来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双峰县养老床位由264张增至7639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由19张提高至50张,机构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75%,在我市排名首位。

心里亮了、腰包鼓了,老百姓发自内心为党委、政府点赞。2021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5.1亿元,比2011年末增加了250.4亿元,年均增速11.6%。

在2021年7月底召开的双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双峰县委明确提出“旗帜决定方向,民生决定民心,作风决定作为,实干决定实绩”的思路方法,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按照打造“经济循环创新区、特色制造业成长区、精细农业先行区、文旅融合示范区”的发展路径,围绕建设“实力双峰、健康双峰、生态双峰、文明双峰”的工作重点,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开新局、乡村振兴见成效、民生福祉提品质、基层治理上台阶”的发展目标,推动双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图片由李建新、谭顺胜、曾冬梅等提供)

来源:红网

作者:冯兵田 欧阳海希 吴海清 李琴章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2022/10/31/1199620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