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吴雅琴 娄底报道
“我决心再苦干5年,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高学历人才……”10月31日,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国家税务总局涟源市税务局退休干部肖光盛向记者分享着他的下一步打算。谈及资助学生工作,他眼里闪烁着亮光,仿佛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
肖光盛,1930年出生于涟源市石马山街道,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1991年刚退休,肖光盛到一个偏远山村看望一位70多岁的农民朋友,得知其儿子一年前不幸触电身亡,儿媳远走他乡,他带着两个年幼孙子艰难度日,正读初一的孙子只能辍学。见此情景,肖光盛深受触动,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交给朋友,说“只要孩子想读书,我就帮到底!”
“因为这件事情,我一夜没睡,总想着身为共产党员,应当为党分忧、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此后,肖光盛就踏上了扶困助学的爱心之路,一走就是32年。这32年里,他始终坚守着红心向党、忠心报国、倾心为公、全心为民、善心处事、诚心待人、爱心永驻、雄心满怀的8项准则,完成了3个“十年爱心计划”,发动了100余万人次献爱心,募捐了助学助困善款1093万余元,扶助了“三特学生”(即家庭特困、品德特好、成绩特优)1466人,培养出学士888人、硕士158人、博士60人。
2019年,89岁的肖光盛被评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由于年岁已高,亲戚好友都劝他“你还是歇歇吧”。但肖光盛怎么也放心不下他的爱心事业,倔强地拄着拐杖再次上路了。
2020年,在90岁生日之际,肖光盛给自己制定了第四个“爱心十年计划”:资助200名“三特学生”完成博士、硕士学位。
2022年9月8日,肖光盛接到了一个海外电话。电话里,梁瑶不停地向他致谢,并承诺等她博士毕业后回国报答党、报答祖国、报答“爱心爷爷”。
梁瑶是肖光盛第四个“爱心十年计划”资助的一员。2020年,她以优异成绩考上日本某大学医学博士,但因家庭困难负担不起她巨额学费。肖光盛获悉后,不光积极为她争取各项助学资金,还自掏腰包,每年负担她5000元助学金,让她顺利出国留学。
梁瑶到日本后,每月都给肖光盛打一通电话,问问他的近况。“非常感谢肖爷爷,他不仅在物资上帮助了我,还时常开导我,鼓励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努力成长为一名对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梁瑶说,她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只待毕业回国服务人民。
2022年7月,涟源一中吴水成班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4位由肖光盛资助的贫困学生都考上了清华大学。得知这一喜讯,肖光盛高兴得合不拢嘴。考虑到这4位学生家中很难负担起大学期间费用,肖光盛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爱心企业和组织联系、对接,为他们各筹集了2至3万元不等的爱心助学金。
有学生想上门感谢肖光盛,总被他拒之门外。他说:"不用谢我。我只希望你努力读书,学好本领,将来也能帮助他人,把爱心传递下去。"他帮助过的学生中,有很多人走上爱心助学路,"杨柳文、盛斌都工作不久,就从工资中拿出钱来助学。钱虽少,但意义大。"如今,肖光盛的孙子肖忠耿接过了爷爷的爱心接力棒,年仅26岁的他已经资助了4名学生完成学业。
爱心助学路上,肖光盛总有新的思考。2021年,他曾两次前往涟源市白马镇桐柏村入户走访,惊讶地发现这个小小村落中竟涌现出了许多高校学子。"这个村文化基础这么好,我要把这个村打造成为一个在全国都有名的文化村"这个想法在肖光盛的脑海中逐渐形成。
于是,他先后6次深入该村走访调研、详细摸底,发现该村有在高校就读的高学历人才39人,他们都向往成才,但大都家境一般。肖光盛暗下决心,要在这个村培养出15个博士生,为党和国家输送人才。
2022年1月22日,桐柏村被列为"肖光盛学硕博圆梦计划"重要基地。娄底市发改委也在该村设立"桐柏村桐莘至善奖学助学基金",拟奖励优秀学生、扶助困难学生,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强大的原动力,为民族复兴培养堪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今年,肖光盛92岁了,但他仍未停下奉献的脚步。10月16日,在认真聆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他干劲更足,计划走访更多爱心单位,筹集更多爱心资金,帮助遇到困难的高素质人才,"我的目的就是要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矢志不渝。"
来源:红网
作者:吴雅琴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