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有要肉的不?我亲戚家有熟食喂养的土猪肉;需要的话请微我。”“亲,家里要买米的找我,包送;紫云湖村出产的无污染优质稻米。”双峰县教育局机关微信工作群里,时不时有这样的商贸信息。微信中,机关干部们的“亲戚”,可都是双峰县荷叶镇紫云湖村的贫困乡亲。
“多亏县教育局的扶贫干部帮我们牵线搭桥,我在山沟沟里种的几百斤冬瓜、南瓜,都能卖了变现钱,去年瓜果收入就有好几百元。”紫云湖村年逾七旬的陈自清老俩口,再也不用为菜地里产的几百斤瓜果犯难了。
紫云湖村,地处双峰县海拔最高的紫云峰东麓,村域内有荷叶镇库容最大的饮用水源地——紫云湖水库,依山傍水,湖光山色,是荷叶镇最偏远的自然村之一,也是双峰县教育局扶贫攻坚的重点村。该村由原正江、江边两村合并而成,全村278户居民、人口10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贫困人口214人;11个村民组散布在水库沿岸。
为打好今年的脱贫攻坚总体战,县教育局党委、局务会一班人从全村实际出发,依托紫云湖村的“山水”村情,匠心运作,精准施策,采取“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导、扶持村民发展种养业,写好紫云湖村“如期脱贫”这篇大文章。
2017年5月,由双峰县教育局牵头组织并斥资10万元,紫云湖村流转土地10亩,与洪山殿镇林海苗木公司联手,创建了紫云湖村苗木种植基地,商定每年利润的45%归村上。基地安排了几名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村民负责栽植,移植了一批桂花、香樟、梽木、红叶石楠等观赏苗木。
基地创建短短半年,即实现销售收入10余万元,为村民增收1万多元;预计以后每年将为村民带来4万余元的直接收益。
去年10月,紫云湖村又一家产业实体——“正江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在县教育局和紫云湖村共同运筹下正式挂牌;全村69户建档立卡户、214人全部成为股东,村主任贺敦阳任董事长。社员们每人以1000元产业基金入股,并且当年年底兑现前置分红10%即21400元。
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在盐山组流转水田60亩,在完成适当加宽加高田埂、开挖鱼沟等施工后,采取莲田套养鱼类的混合种养方式,成片栽植了优质湘莲;第一批鱼苗也投放完毕。目前莲、鱼长势不错。据估算,等莲鱼种养生物链运作成熟后,每年每亩水面能实现3000-4000元的经济收益。到荷叶满篷、荷花盛开的时候,又成为紫云湖村一道新景观,连同该村原有的库区风光、野猪山瀑布,一起撬动紫云湖的乡村旅游,为村民开辟一条稳定增收的通道。
去年12月,红星、光辉、东湾等村民组流转土地180亩,创办了第三家产业实体——油茶林基地;至今年元月,已栽种油茶苗木15000余株,该村脱贫致富又储下了一笔厚实的绩优资产。
紫云湖村不少村民散居紫云峰山麓,房屋周围有许多野生猕猴桃树。每年猕猴桃成熟时,村民利用农隙,到山里采摘野生猕猴桃销售。部分有酿酒工艺特长的村民,便精心酿制出口感极佳、酒精度不高的猕猴桃酒,除自家饮用外,还有少量外售。据粗略统计,单是去年,村民就采回野生猕猴桃鲜果4000余斤,收入2万余元。
每逢此时节,县教育局机关的干部们就又忙开了:在各自群里转发水果信息,甚至亲自代购代销,为自家“亲戚”大辟生财之道。
双峰县教育系统有师生11万余人,是个巨大的消费群体。 “近水楼台先得月”,县教育局扶贫工作队和机关干部,充分发挥这一天然优势,积极和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后勤部门对接,为紫云湖村的优质农产品找“婆家”。
去年底,村民陈万贵等几位养牛散户用草料喂养的8头肉牛,原来担心销路难找,不料几千斤鲜牛肉不到半天即被几所学校的食堂、部分机关干部及其亲友“瓜分”一空,每头牛利润8000多元。养牛有赚头,村民更来劲了,今年该村养殖的肉牛一下就增了48头。
紫云湖村楠竹资源不少,为节省开支,不少村民用竹枝当柴火烧水做饭。细心的机关干部们却从中发现了商机:用竹枝扎成竹扫把,批量送到学校去做洁具,手法简单,成本不高,也能赚不少钱。于是,村民们又多了条创收门道。
原来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种养的水稻、蔬菜、猪牛羊肉,虽然环保,但无人问津,农产品难以变现。自结上城里“亲戚”后,村民这下心里有底了。今年上半年,该村村民4000多斤蔬菜,都以市场价销往荷叶镇及县城学校食堂。“菜篮子”彰显经济效益。
此外,驻村队员及机关干部还积极联系劳务输出,先后有50多人赴广东、云南等地务工。村上选送村民参加电子商务、养殖技术培训,有50余人获得各种结业证书。
村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也大为改观。农网进行了改造,新加变压器2个;新修沙石村路2000米;完成易地搬迁10户;危房改造21户。
今年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计划硬化公路3500米;修好沙石路900米;新建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宽带网入村、安饮水工程入户;完善好村医疗室、村文化广场及其它服务平台,争取村级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通讯员/宋锦辉 编辑/李响炮)
来源:红网娄底站
作者:宋锦辉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