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娄底站 记者 李梅花 报道
今天调解完案子才到12点半,陈建新不打算让鱼粉店老板给他送饭去办公室,准备自己上店里吃。不巧的是鱼粉刚下锅,一个住在附近的单位领导叫他上楼一起吃饭。面对已出锅的“家常饭”,陈建新有些过意不去,未想老板主动提出留给家里小孩吃,陈建新显得更加难为情,执意要付账,但拗不过老板,钱还是被退回。“我只要没回家就在这里吃饭,基本上以此为家。”陈建新说。
路过单位临街的小卖铺时,陈建新想起来买包烟,却忘记带钱,可老板娘二话不说从柜台里抽出一包烟赊给了他,两人还笑嘻嘻的拉起了闲话。见铺里老板回来坐在店门口休息,陈建新连忙拆开烟上前向他递了过去。“陈警官以前在建设银行新星支行的ATM取款机上发现过一张未及时退出仍可办理取款业务的银行卡,卡内有20余万元,他当即交给了银行工作人员。之后,失主拿出1000元当作酬金,也被他当场谢绝。”老板娘似乎很了解陈建新的为人,“陈警官”是这些街坊邻里对他的惯称。“陈警官”真实身份是娄底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人民调解室的一名人民调解员,并非警察。
从单位走回家至少需要一个小时,可不管多晚,陈建新都坚持步行回家,因为他热爱的那份工作,必须有一个健壮的身躯才能“消化”得了。有时下个早班,他会在必经的小巷里买点菜,就算再早,老伴也要等到八点才吃得上他做的饭。“我炒得菜比老伴的好吃,所以一般都是我下厨。”陈建新笑道。
5月25日早上继续采访。他正在整理昨天的调解卷宗,无暇顾及记者对他的采访。等把所有资料归档后,他又拿起抹布把房间桌凳擦了一遍,准备迎接新的“客人”到来。陈建新以前干过几份与警察行业相近的工作,干过企业保卫干部、借调娄星区公安局工作,差一点就成了一名真正的警察。今年55岁的他,还保留着警察风范。
肇事者接过陈建新手中的茶后,原本不安的情绪渐渐冷静下来,在陈建新的引导之下把案发经过简略叙述了一遍。“这里有一本模板,你仔细对照上面的信息将资料填写完整。”碰到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客人”,陈建新只好用手逐条指给他们填。“陈警官”的办公室每天要接待形形色色的人,当事人若诚实敦厚,他好言热语;若不知悔改,他严厉呵斥;若固执己见,他苦口婆心……2015年,一位心脏病患者,因民事赔偿纠纷与他人发生争执,被气倒在地,在这种紧急时刻,“陈警官”变“救世主”,把病人及时送至医院。
“你还在忙啊!”这估计是同事们来他办公室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对于这样的问候,陈建新总是笑笑,接着便抽身帮同事复印资料、打印身份证。
陈建新的铁皮文件柜里锁着近10本大小不一的笔记本,里面工整详细的记录着从业两年来经他手调解的全部案件,其中成功调解的有500多起。手抄案件备份是陈建新本职工作以外的自我要求,因为白天忙于调解各类案件,所以这些“多余”的工作也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用电脑打字比手抄快得多,还省事,减少工作量。”同事、领导经常劝他。可他说:“手写的不能随意改动,真实性高一些。”
“小儿子陈文华刚参加工作时,几家公司抢着聘请他。还曾获娄底市见义勇为二等奖、娄星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陈建新一谈起小儿子自豪感溢于言表,跟他一样常打抱不平。而提起病故近10年的原配妻子陆金花时,他只是低声轻语地礼貌回应,试图掩饰忧伤。但“陈警官”的义勇情怀是岁月掩盖不住的,其事迹早已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编辑/李革革)
来源:红网娄底站
作者:李梅花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