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木匠”王庆福所立遗嘱。
红网时刻娄底5月4日讯(记者 袁雅琴 通讯员 贺虎刚)“停止呼吸,马上火化,骨灰不要;不烧纸钱,不放鞭炮,不响锣鼓;子孙不戴孝,不跪拜;不告诉亲戚朋友,不对外宣传……”5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双峰县印塘乡铁马山村,村支书贺运希拿出收藏多年的一张遗嘱给记者看。
遗嘱的主人是铁马山村村民王庆福,大伙儿亲切地称呼他为“稼木匠”。今年4月28日,77岁的“稼木匠”王庆福离开了人世,他的妻儿按照他立好的遗嘱行事,没有通知生前好友,没有告诉邻里亲戚,29日下午,老人的遗体被送往殡仪馆火化,为老人完成了他生前的遗愿。
“稼木匠”与妻子立遗嘱:死后火化 一切从简
“稼木匠”王庆福早在2014年就已立好遗嘱。“他随便做什么我不反对,我们死后送殡仪馆,什么都不要,一切从简。”王庆福的妻子贺小云支持老伴的做法,并把自己的名字加在了遗嘱上。
当初,遗嘱一出来便炸开了锅,儿女们不同意这样做,觉得这样做是“不孝”,但又执拗不过父母。2014年元旦刚过不久,“稼木匠”王庆福就将他和妻子拟好的遗嘱逐个发给村干部和好友。
铁马山村村支书贺运希回忆,2013年双峰县各乡镇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时,“稼木匠”王庆福便将此事记在了心中,决定自己和老伴的身后事一定要按照新规矩来办。王庆福将遗嘱交给他时还叮嘱,“希望村干部们能帮忙监督,落实好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
倡导移风易俗 “稼木匠”要做村民的好榜样
在农村,丧葬事宜是件大事,尤其是对于一些年岁大的老人,去世了大办丧事已成习惯,设灵堂、放鞭炮、唱哀乐、择吉日出殡送葬。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办丧事几天下来,花费少则3、5万,多则上10万元。有些地方甚至越来越讲排场,互相攀比,这样不仅浪费钱财,还产生奢糜攀比之风。
铁马山村村支书贺运希说,“稼木匠”王庆福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希望不给后人添麻烦,同时也希望给村民树立一个好榜样。王庆福的做法得到村里许多老人的称赞,节俭治丧、文明治丧已慢慢渗入到村民心中。
记者在双峰县民政局了解到,自殡葬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16例选择生态殡葬,像王庆福老人这样生前主动要求并立下遗嘱要和妻子在百年后都选择火化的只有极少数。同时,民政局负责人表示,根据县殡葬惠民政策实施细则,实行树葬、草坪葬、花葬、河葬等环保生态葬法的由财政补助2000元/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针对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的情况,双峰县每年在重大节假日都印发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倡议书,宣传移风易俗工作,让广大群众树立勤俭节约的婚丧办理观念,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编辑/李响炮)
来源:红网娄底站
作者:袁雅琴 贺虎刚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