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玉先 王义正 长沙报道
8月7日、8日、11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分别赴株洲醴陵、益阳桃江、湘西古丈进行调研,并在这三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
▲8月7日,沈晓明来到株洲时代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调研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等情况。(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富,国家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道必答题,是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必选项。
湖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全省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但与“江大富”“苏大强”等县域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总体实力不强,县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知不足而奋进,望山远而前行。三场调研的背后,是坚持“问题导向”,透过样本剖析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短板和主要问题,以便更好扬长补短,开创湖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个县(市),三种样本
湘东的醴陵、湘中的桃江、湘西的古丈,仅从地理位置来看,便知此次调研选点颇有讲究。
从经济体量上看,2022年醴陵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5.7 亿元,是全国经济百强县;桃江县是317.93亿元;古丈县为35.03亿元。
▲8月8日,沈晓明走进湖南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详细了解竹产品加工、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情况。(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我们常说千人千面,县域同样是百县百态,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养育出形态各异的“麻雀”,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三个县(市),是三个各有特色的样本。
地处湘赣边的醴陵市,总人口106万,因盛产陶瓷、花炮,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电瓷、日用瓷分别占世界市场的30%左右、14%左右。近年来,陶瓷、花炮等传统产业正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同时,玻璃、服饰、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素有“楠竹之乡”美誉的桃江县,总人口87万,拥有楠竹115万亩,居全国第三、湖南第一,“桃江竹凉席”“桃江绿茶”“桃江竹笋”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中“桃江竹笋”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总人口14.3万人的古丈县,是全省人口最少的县,其中少数民族占76.9%。2019年,古丈启动机构改革,大力精简内设机构,下放权力和管理服务事项,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打造精简效能的服务型机关。
▲8月11日,沈晓明来到古罗大道,在古丈重点项目指挥调度中心听取新城规划建设、城乡协同发展、盘活土地资源等情况介绍。(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显然,资源禀赋各异的醴陵、桃江、古丈,很有代表性,从中可窥见全省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路径的县域经济现状,能从不同经度和纬度反映出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
调研产业为主,兼顾其他方面
记者注意到,这三个县(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亮点工作,成为沈晓明此行的调研重点。
比如在醴陵,调研了陶瓷、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零部件配套、电瓷、烟花产业;在桃江,调研了竹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古丈,调研了人口小县机构编制改革、新城规划建设、水泥企业和茶产业等。
此轮调研中,虽然关键词是县域经济,但所调研的内容,却不仅仅是“经济”。
在醴陵枫林镇隆兴坳村,沈晓明调研了该村如何依托红色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致富优势。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除了企业家,还邀请了陶瓷工艺大师和专家学者提建议。
▲位于醴陵市的湖南华联溢百利瓷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给瓷器上釉。(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桃江,沈晓明看了竹文化博览馆,详细了解竹产品加工、竹旅融合等情况。在湖南大队长农业有限公司,了解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农资农机供应、粮食生产等情况。
在古丈,沈晓明还来到被誉为研究苗族原生态文化的天然博物馆——墨戎苗寨,了解民俗文化挖掘利用、文旅融合等情况。
在了解古丈新城建设情况时,沈晓明特别谈到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试点推进人口小县机构编制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人口小县实际、具有人口小县特色的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不难发现,调研中,红色文化传承、粮食安全、产业融合、民俗保护、生态环保等内容同样是被关注的重要内容。
▲晨曦中的桃江竹海。
记者认为,县域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不仅仅是发展的问题,更要有系统化思维和全局性观念。把县域经济放到更高的坐标中去谋划,在新发展格局中不断做大做优做强。
如何找到发展的“钥匙”
“三高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美好蓝图,是引领湖南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
湖南有86个县(市),全省71%的常住人口、90%的国土面积在县域。2022年,县域GDP突破2.6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5.6%,超过了“半壁江山”。
湖南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是基础,是“压舱石”。而县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湘西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一景。(图片来源:新华社)
“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乡村振兴战略,在广大县域地区,同频共振、交织相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团审议时,谈到县域发展、产业振兴这个话题,总书记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一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
习近平总书记将道理讲得朴实而深刻:“一个城市是不是就靠一业来发展,那不一定。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
如何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答案很明确,那就是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记者注意到,“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实际”,是沈晓明在调研中强调的高频词。
对三个县(市),沈晓明均强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具体目标上,则有所不同。比如希望醴陵努力“走在前”,希望桃江努力走出“新路子”,希望古丈努力开创“新局面”。
在记者看来,这正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生动实践。从全局角度看,用心务实的调研,则是为湖南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找到“钥匙”的重要一步。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不容易,但湖南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来源:红网
作者:刘玉先 王义正
编辑:廖浩宇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