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崖冰为患者做手术。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戴源 夏牡丹 朱菲 娄底报道
午夜响起的铃声、无影灯下的奋战、无数个无眠的夜晚……对娄底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学科主任、主任医师莫崖冰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一把柳叶刀,一颗赤诚心”。他不畏挑战、攻坚克难,一心只为解除患者的病痛;他敢想敢做、勇于创新,带领学科发展壮大……32年来,莫崖冰就这样在无影灯下默默坚守,在普外科医学的道路上沐风前行。
从怕针晕血到技术领先——
“让人奋进的,是心中的热爱和远方的灯塔”
因害怕打针、见血,莫崖冰幼小时并未想到长大后会走上从医的道路。只因母亲是医生,从小在医院长大的莫崖冰,慢慢习惯了医院的环境,对医生有着莫名的熟悉和亲切感,大学报志愿便选择了临床医学。
“上大学时,我看到血和针还是会紧张。”莫崖冰说,“人生就是充满戏剧性,没想到成了普外科医生,如今的工作竟全部和针、刀、血有关。”对于医生这个职业,莫崖冰有着特殊的感情,内心是热爱和向往的,可身体却在抗拒。“刚开始拿起手术器械的时候,感觉手抖得比心跳还厉害!”为了战胜这种障碍,莫崖冰借助心理学的“满灌疗法”,越是害怕什么,越要主动面对。
为了苦练基本功,上班时间,莫崖冰跟着老师和前辈认认真真学;在家里,则自己买了手术器械,再买点猪皮和大肠等,夜以继日地练习缝皮、打结、吻合,直到自己的双手不再抖,直到相关操作技术成为身体的肌肉记忆。
可是,娴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只是当好外科医生的敲门砖。采取什么术式,切哪里、怎么切、切多少,遇到突发状况怎么处理,团队怎样配合,甚至伤口怎样才能更好地止血、缝合、打结,从而顺利地完成手术,这一系列的思考才是外科的精髓。这需要术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探索、创新和实践。
“只有不断更新理念,持续改良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014年,兼任普外科病区主任已两年多的莫崖冰收拾行囊前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修,立志要将学习的胃肠微创技术应用于临床,造福湘中百姓。
“那个时候基本全年无休,工作日就在长沙学习,一到周末就坐车回娄底做手术,虽然累,但一切都值得。”莫崖冰说,当时模拟条件艰苦,他就拿个纸盒子模拟腹腔镜,日积月累下,他真开了窍,琢磨出一项新技术。“我发现小儿腹膜绵薄且透明度好,可以配合双钩疝针在小儿患者身上完成经皮腹膜外技术。这项技术突破了腹腔镜手术必须在腹腔内进行的陈规思维,能在保持腹膜完整性的同时,避免误伤腹腔内脏器,具有切口小、美容效果好、手术时间短等多方面优势,不仅能探查对侧内环情况,还能处理两侧病变,避免异时疝再手术,实现诊疗一体。”
在莫崖冰的苦心钻研下,他创新并率先开展了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管疾病技术,目前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记者了解到,自该技术进入临床以来,莫崖冰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共进行了8场次现场直播演示。2018年,就相关手术创新技术在第十四届中华医学会小儿泌尿外科年会与第十届中华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术大会上进行专题学术报告和手术演示。主办多期手术及新技术培训班,手术视频被多家专业平台作为经典视频收录,并接受省内外医院医生进修学习,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该项技术成功申报省科技厅课题并于2021年结题。其中,“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创新手术方法被写入中华医学会《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操作指南》,在国内推广,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让人奋进的,从来不是背后的鞭子和脚下的泥泞,而是心中的热爱和远方的灯塔。”莫崖冰说,选择了学医,选择了普外科,就选择了一条荆棘之路,他就做好了一生奉献、一辈子学习的准备。
从心怀敬畏到“无畏无惧”——
“只要患者和家属还在坚持,我们就决不轻言放弃”
“当外科医生是一种挑战,对业务能力的挑战,更是面对压力困难的挑战。”莫崖冰说,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手术风险固然是最主要的,但再完美的手术也不能保证术后不出任何意外,因此只要患者未康复出院,他的心就始终紧绷着,不敢有一刻的放松。尤其盆腔联合脏器切除手术因为解剖结构复杂,切除范围广,涉及脏器多,出血量大,被视为盆腔外科最困难、最凶险的手术。莫崖冰偏偏选择了如此艰难的攻关方向,压力和困难更是成倍增长。
“心怀敬畏之心,全力守护生命健康。”在莫崖冰看来,这是攻克一切困难的动力所在。
2018年,莫崖冰第一次见到年过七旬的陈老。当时的陈老饱受疾病折磨,已经出现肠梗阻、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现象,体重不到40公斤。
陈老患有胃肠间质瘤,由于年老体弱,手术风险太大,省城医院建议她通过吃药保守治疗。可治疗效果很不理想,生活质量一天比一天差,人也在病痛的折磨下日渐消瘦。由于突发腹痛、频繁呕吐、腹胀加重,陈老在家人的陪同下找到莫崖冰。经检查发现,陈老不仅患有胃肠间质瘤,还合并闭孔疝嵌顿,必须实施手术。
虽然手术难度不小,但考虑到陈老实际情况和强烈的手术意愿,莫崖冰带领的手术团队为陈老实施了手术,成功切除了腹腔内重达4公斤的肿瘤,并为其摘除了坏死的肠管。手术很成功。“前段时间去陈老家里回访,她不仅精神状态良好,还能下地干活。”莫崖冰十分高兴。
因为责任,所以心怀敬畏;也因为责任,所以“无畏无惧”。两年前,莫崖冰曾接诊过一位42岁的腹膜后肿瘤患者。找到莫崖冰之前,这位患者已经经历了两次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第二次复发,其腹膜后脂肪肉瘤已经侵犯了肠系膜上静脉等腹腔主要的大血管和多个器官,情况十分危急。怎样才能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手术,是患者仅存的一线希望。”可这已经是第三次手术,患者腹腔内的各个系统极为脆弱,手术风险之大、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怎么办?患者慕名前来就诊,收不收治?除了手术没有更好选择,做还是不做?
面对两难的选择,面对患者和家属恳切的目光,莫崖冰选择了全力以赴,承受风险!
那次手术,是莫崖冰做过的最为困难的手术之一。
为保护患者完整的血管,以莫崖冰为首的手术团队历时6个多小时,小心翼翼地将包裹在血管上的肿瘤一一进行剥离,又切除了脾脏和部分胰腺、胃和结肠,最终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从医32年来,我做了大大小小的手术不下1万台,有很多手术难度和风险都极大,但只要患者和家属还在坚持,我们就决不轻言放弃!”莫崖冰说。
从一马当先到团队作战——
“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团队力量是无穷的”
用好“专科技术、专科团队、专科联盟、专科平台”四个抓手提升专科服务能力,树立专科特色品牌,扩大学科影响力是莫崖冰摸索出来的学科建设发展之路。
学科要发展,技术是关键。
术业有专攻。为最大限度发挥普外科专家的业务能力和技术专长,莫崖冰将普外科分为肝胆脾胰外科、胃肠(减重代谢)外科、乳甲外科、肛肠外科以及疝与腹壁、血管(创伤)、小儿外科5个亚专科,并将对学科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实现错位发展。
“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团队力量是无穷的。不管是科室的医生,还是来进修的医生,只要想学我都愿意教。同样的手术,不能只是我自己会做,更要让其他医生也能做,并且达到同样的效果。”莫崖冰十分重视团队建设,总是毫无保留地将先进技术传授给科室的同仁,“不光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实行流程化管理,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技术朝着规范化、精细化发展,不管谁做,都是一样好。”莫崖冰说。
与此同时,莫崖冰通过参与组建专科联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进跨地市医院合作,加强与各级医院的联系。以专科协作为纽带,整合、优化专科医疗资源,实现同质化发展。
在莫崖冰的带领下,普外科发展迅速,已由单一的病区发展成为拥有4个病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是省评(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湖南省疝与腹壁外科手术培训中心、娄底市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与质量控制中心、市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目前,该科共有50名医生,其中正高职称医生7名、副高职称医生23名,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构建了以开放手术为基础、腔镜微创手术为主流手术的治疗平台。科室相关骨干能独立开展各项优势技术,熟练、规范实施普外科各类复杂、疑难手术及腹腔镜微创手术。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乳甲外科、减重代谢外科疾病的诊治能力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小儿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管疾病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该科还将加速康复理念与微创技术完美结合,大力开展了“日间手术”。从入院、手术到出院,整个过程在24小时内完成,如因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特殊病例,住院最长时间也不超过48小时,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我不在医院,科室也能正常运转,手术也能高效开展,那么目的就达到了。”莫崖冰说,加强团队建设和管理,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诊疗服务,提高疾病诊治质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是他们努力的目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
来源:红网
作者:戴源 夏牡丹 朱菲
编辑:罗子依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