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王智雄 左崇林 娄底报道
“谢谢你们啊,每个月都按时到家里给我检查身体。”“不客气的奶奶,您的健康最重要!”1月12日,家住华达小区38栋的潘鹏飞奶奶又到了半月一次检查身体的时候,长青街道办事处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医生早早地来到潘奶奶家中,每次检查完都会详细记录,并仔细询问是否还需要提供帮助。
医务人员定期为老年人上门免费体检。
为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娄星区积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改革、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提升,持续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为补充、智能为助推的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构建家门口幸福的“养老圈”
“一只小黑狗,不叫也不吼,这个字是……”“加油啊,老刘!”日前,欢声笑语不断从长青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传出来,原来是正在举办社区老年人喜迎元旦联欢活动。“抛圈”“投壶”和“夹弹珠”等活动,不仅趣味性十足,还能考验老年人手和眼的协调能力,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走进长青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观影室、健身区、棋牌室、书画室等一应俱全,自2023年建成以来,这里已经成为辖区老人最喜爱的公共空间。在这里,老人们可以享受运动、阅读、跳舞等多样化文娱活动,还可享受中心的日间照料、托养等服务,每月定期开展免费剪发、测量血压等活动,深受老人喜爱。
“这里不仅环境好,各种活动也丰富。我喜欢热闹,走出门都是些熟悉的面孔,平时还能在一起聊聊天、下下象棋,别提多开心了。”年过七旬的李大爷说,看到他在这里生活得这么开心,他的儿女们也觉得很安心。
目前,娄星区已建成养老机构16家,总床位数3494张,配套养老设施50个,村级互助养老中心86家,老年助餐点31家,打造示范性养老机构1所,具有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的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到100%。
打造“1+N”特困供养机构服务网
“自从政府帮我家里做了地面防滑,厕所安装了门把扶手,购置了老年代步车,我在家走动、出行更方便了,也更安全了。”家住乐坪街道贤童社区的曾南勋老人是一名抗战老兵。
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社区工作人员为曾南勋老人住所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这个服务太好了,解决了我行动不便的大问题,服务态度还特别好,让我感觉心里暖暖的。”曾南勋的话里满是感激。
2023年,娄星区为288户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把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列为重点保障对象,进一步改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生活照料条件,提升居家养老生活品质。
社工帮曾南勋老人适应新购的代步车。
全面建成了“1+N”特困供养机构服务网,是娄星区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需求的主要抓手,计划到2024年6月底,全区将建设不少于508张家庭养老护理型床位,提供不少于1638人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民之所需,政之所为。娄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推动养老设施建设、养老机构培育、养老人才培养、养老服务创新,挖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增强广大老年人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特色化服务托起幸福晚年
“真是麻烦我们屋场理事会,麻烦村上了,时时刻刻挂念着我,真心感谢你们。”家住石井镇三圭村的72岁胡四贵老奶奶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这是当月工作人员第二次来访,给她检查身体与她拉家常。胡奶奶的腿脚不太方便,每次需要出行,购买物品或者遇到困难时,她便都会打电话给指定结对帮助的工作人员。
为老服务,不是简单地关注老人的衣食住行,还要让老人更好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在娄星区,各乡镇、村充分利用美丽屋场发展养老事业,打造养老服务示范点。在每个村设置1名养老专干,推行互助养老“1+2”模式,即1名党员加2名村民为辖区内困难老年人开展结对帮扶服务,充分利用邻里间距离近、感情亲、易沟通的特点,建立长效机制。目前,全区已建成86个村级互助养老中心。
石井镇敬老院提质改造完成。
娄星区还逐步推进5个乡镇敬老院提质改造升级,建立“村委+村医+社工”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巡防队,提供定期探访、应急救助等关爱服务。印制暖心服务卡,标注就医、求助、咨询等服务保障联系方式,与乡镇级卫生院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开展连续性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切实保障农村居家养老群体紧急服务需求。
为老服务亮点纷呈,孝亲敬老蔚然成风。在工作推进中,娄星区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开展系列走访慰问、文艺汇演、便民服务等活动,带动更多群众加入进来,广泛营造尊老敬老社会风气,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来源: 红网
作者:王智雄 左崇林
编辑:罗子依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