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90后硕士的“铁杆庄稼”之路丨新春走基层·小镇青年



蟹黄

“小镇青年”是个巨大且充满活力的群体。这个春节,不少青年回到小镇,有些青年本就扎根小镇,也有很多青年期待离开小镇。他们的故事,让小镇成为充满希望的落点或起点。

红网在春节期间推出了“新春走基层·小镇青年”大型专题报道,观潮君以“小镇青年”为观察视角,呈现新时代年轻人的所做和所思,试图感受他们内心的那团火焰。

或许正如歌曲《小镇青年》所唱的,“握着票根,没写下回程”,不论是正在出发的,还是留守家乡的,小镇青年们都正追梦向前。

“发工资喽!”
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涟源市桥头河镇珠璜村苗圃基地,31岁的李腾飚正给在基地里务工的村民发工资。
考虑到一些村民年龄偏大,李腾飚准备的都是现金。
红色烤火桌前,大家围着丹凤眼、弯刀眉的李腾飚形成了一个半圆。
李腾飚眯缝着眼,挂在鼻子的眼镜似乎随时会滑落下来,一双有力的大手紧握着一沓“红票子”,钱已经被掰出了弧度,似乎一切又尽在掌握中。

▲2月7日,涟源市桥头河镇珠璜村苗圃基地,李腾飚(右一)正在给村民发工资。(吴世梁/摄)
60岁的卢方元一直在苗圃基地干活,领到了5280元工资。他高兴地数了数,“可以过个好年了”。这一年下来,他的工资有6万多元。
李腾飚家的苗圃基地很大。观潮君看到,虽然外面天气很冷,但大棚内齐膝高的柑桔苗绿油油的。而离苗圃不远处,就是李腾飚家的油茶基地。
李腾飚于1993年出生在娄底涟源市龙塘镇,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性格好、学习好、品行好。
中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李腾飚被广东一国企录用。如果不出意外,他将越飞越高,离家也会越来越远。
然而,2020年,他却毅然辞职,回乡与父亲并肩“作战”。
新农人
起初,父亲李黄祥并不愿意让儿子加入,因为做农业太辛苦。

最终,促使李腾飚回乡的“临门一脚”,来自院士王汉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是著名的“油菜院士”。王汉中也是涟源人,在推广油菜新品种等农业技术方面,和李黄祥有多年合作,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当时,李黄祥自家基地加上带领乡亲们培育的油茶林达到20万亩,油茶树进入了挂果期,迫切需要帮手。
在李腾飚的家中,王汉中与其父子二人曾进行过一场“农中对”。
王汉中对李黄祥说,农业产业化水平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懂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人才,“你自家就有,先引回来嘛”。
转头,王汉中对李腾飚说,“油茶事业有前景,你回来,可以大展拳脚”。
在王汉中的“撮合”下,李腾飚终于下定决心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小镇。
其实,从读小学开始,李腾飚与父亲的交流就越来越少。
父亲忙着种植,忙成了省劳模;他专注学业,一路考上研究生。
湖南的油茶林面积和茶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而涟源是湖南48个重点油茶县(市)之一。
早在1988年,李黄祥就在涟源桥头河镇流转数千亩林地及农田,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油茶达人”。
2009年,李黄祥培育的油茶林基地被评为湖南省定点油茶育苗单位。李黄祥还借力湖南省林科院的科研技术,建成水肥一体化油茶苗圃,通过免费发放种苗及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当地村民发展油茶产业。
30余年的坚守,李黄祥还上榜首批中国林业乡土专家名单。

▲李腾飚在苗圃大棚内。(吴世梁/摄)
对于父亲的创业史,李腾飚之前并没有那么在意,家里对他也似乎没有“子承父业”的期望。
直到2018年暑假,在中南大学读研二的李腾飚,需要完成一项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他决定“就地取材”,带着几名同学来到村里。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了解父亲,也明白做农业产业的不易。”李腾飚回忆。
茶树有了,茶油有了,市场却没打开。实践小组很快捋清思路。
几位学生将榨好的茶油装上三轮车,开始跑市场。
那个夏天,李腾飚和他的同学,顶着烈日,在热浪翻滚的路上艰难向前。三轮车抛锚,几人就合力推着车走,吃了闭门羹,就再找良机拜访。
最终,李腾飚成功签下涟钢与百花超市两个平台,为茶油的销售市场撬开了一条缝隙。
2019年,李腾飚硕士毕业,校招中,他被驻广州的一家国企录用,踏上南下的高铁。
人虽然离开了小镇,但李腾飚始终惦记着家乡油茶的市场窘困,工作之余开始主动与父亲沟通市场方面的话题。
父子俩沟通越来越多,渐渐地,线上变成了线下。
李腾飚趁着周末,坐高铁末班车回家,帮助父亲开拓市场。频率,也从一月一次变成了每周一次……
李腾飚从广州辞职回家那一天,56岁的李黄祥看着儿子放下行李箱就去了油茶林,瞬间情绪抑制不住,泪眼婆娑。
“是那种,感动又心疼的感觉。”
这种感动,或许不仅源于父子亲缘,更源于老农人对新农人的内心情感。
新“打法”
父亲为李腾飚打下了一份很好的基业。回到小镇,虽然不是白手起家,但迎接他的,并不是田园牧歌般的诗意生活。

躺平?那更不可能。
最忙的时候,李腾飚一天只能睡3个小时。
“我从不觉得接手的是20余万亩油茶的产业,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无论怎样,都要保证合作的种植户们的茶籽收购。”李腾飚说,老一辈农人耕种以“种”为主,没有“销”的意识,更没有“销”的渠道。
尤其是在他辞职回乡的2020年,正处新冠疫情期间,基地最早一批油茶进入盛果期,加上村民的油茶林,茶籽产量达2万吨,销售压力巨大。
如何突破困局?李腾飚尝试新的“打法”。
他引进更先进的生产设备,规范生产,提高茶籽出油率;积极开拓销售渠道,逐渐做大销售规模,走向正向循环。
他在广州国企销售部工作时,积累的和商超接洽的经验,开始派上用场。
为了让茶油入驻加油站和商超,李腾飚与团队开发出定制产品,成功与中石化签下协议,打入加油站。
身为研究生和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人,李腾飚深知技术和品牌化对提升传统农业的重要性。
为此,李腾飚邀请王汉中院士担任技术指导,与此同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开展产销研合作,并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开展食用油精加工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如今,李腾飚父子的企业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开发出茶籽油产品4个、菜籽油产品14个、护肤精油1个、茶籽粉洗化用品2个,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李腾飚的每一步,都有章法,他的品牌化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很快被更多人发现。
其中,就包括同为涟源人的抖音“乡村守护人”——“湘野红姐”龚红玉。

▲网红博主龚红玉(左)在为李黄祥(右)、李腾飚父子俩录制视频。
龚红玉一直在通过视频推介本土各种农产品,她还拍摄了推介茶油的公益短片《十年一滴油》。
遇见李腾飚,龚红玉十分惊喜,“像他这样返乡创业或接班的年轻人,给茶油产业带来了新思路。当这一传统行业变得更加年轻,又会不断吸引年轻人加入”。
龚红玉也给了李腾飚很多启示,他开始搭建自己的直播带货团队,让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渠道费用,由此降低茶油成本。
茶油的售价相对较高,且大城市的市民对茶油产品还不太熟悉,如何做好销售?这是李腾飚一直以来面临的最大压力。
当然,这也是茶油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新“庄稼”
“很多人都说农业难,农业苦,但是我感觉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2023年5月,在娄底市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行活动上,青年人才代表李腾飚这样发言。
“是什么让你坚持辞职回来呢?”在台下,有记者这样问他。
“可能是‘清澈的愚蠢’吧。”李腾飚自嘲,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辞职回来能不能干好,当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为父亲眼中“会讲普通话的人”,李腾飚回乡3年多的打拼,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李黄祥当年创立的农业企业,在李腾飚的经营下,2023年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湖南省制造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创立的品牌获评湖南好粮油;李腾飚也成为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湘中青年英才。
李腾飚说,他原本是个喜欢打游戏的宅男。这些年,在田间地头的最大收获是明白了,有知识和能干成之间的距离,就是实践。
在小镇的实践中,让李腾飚难忘怀的,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有亲朋好友的关心,也有地方机构的支持。
2022年,李腾飚急需流动资金,但苦于没有足额的抵质押物来贷款。
银行方面了解情况后,得知李腾飚的企业有一种“农业生产加工用菜籽油筛选设备”的专利权,于是为他办理了娄底法人银行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李腾飚拿到了30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2020年,湖南省消费扶贫示范中心涟源生活馆开馆,助力当地农副产品销售。

这几年,父子俩仍是忙碌状态,一个忙着当“生产队长”,一个忙着当“销售队长”。
“从今以后,我的主场就是小镇了。”李腾飚说。
李腾飚在短片《十年一滴油》里有多个出镜的镜头,他很喜欢片子结尾的几句话——
或许今天的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持续专注的付出,一定会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
油茶被称为“铁杆庄稼”。
对小镇而言,李腾飚以及更多的李腾飚们可谓“铁杆新庄稼”,正在田野上旺盛生长。


一审|唐炎林

二审|胡江春
三审|肖世锋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 龙年行大运⑥丨鑫(xīn)旺发达,多财多“亿”

  • 龙年行大运⑤丨策马狂“骉”(biāo)向未来

  • 您有一份“品蟹券”请查收

来源:观潮的螃蟹

作者:观潮君

编辑:redcloud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