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惑之年的思考

娄底是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城,1977年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涟源地区,1980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建制,1982年12月,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可以说,娄底的发展史,也是改革开放的见证史。

不经意间,娄底搭乘改革开放的快车已走过四十年的坎坷岁月,又带着不惑之年的睿智开启新一轮征程。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其实,人活到了四十岁,对什么事也都看明白了,看得平淡了,也就波澜不变,荣辱不惊,一切泰然处之了。

城市的发展,亦如人的成长。四十年来,娄底在改革开放中历练,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在奋进中崛起成长,一座新城屹立湘中,光芒四射,确实不容易。

历史是昨天的今天。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务虚的会议开启了务实的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风雨兼程,40年众志成城,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娄底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在荣耀中做大了经济总量、提升了人民福祉、夯实了基础设施。

但今天终会成为明天的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娄底大胆改革开放的脚步依旧,务实创新的作风依旧,但我觉得沉稳内敛应该成为娄底历经40年风雨洗礼后的主色调。新城终有老去的时候。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在青春娄底的口号中走来,当青春口号变成“健康美丽富饶祥和”时,我们欣喜的看到,内涵式发展,已成娄底主色调。走在德国,我们看到城乡差别不大,200年、300年的建筑随处可见,但岁月沧桑的痕迹,掩盖不了德国的经济实力,走在香港的街头,那些被海水冲洗得发白的水泥路,并未磨去见证繁华的匆匆脚步。其实城市的拆和建,无限扩张和实力提升,是发展观的不变考题。娄底以现有的城市规模,足可以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沉淀、醇化。即便老去仍能幻化新的经典。

城市的经营,是一门艺术。当城市脱去华丽的外衣,必须保留的就是人民的福祉,让人民有成就感、有获得感,人不漂浮、心不浮躁。要让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工匠标准,每一个程序的完成,都有物质补偿之外的幸福感,当工匠精神取代“劣币驱逐良币”的虚假繁荣时,也是企业进入经典时代、成就百年名企的开始。富有不是肤浅的炫耀。人们很怀念方便面的时代是如此幸福,因为那不是以物质论英雄的时代。当明星引爆奢靡的欲望,当戏子模糊人生奋斗的价值标准的时候,其实,还有坚守的周润发等明星,穿廉价拖鞋、衣服,却裸捐56亿,虽然那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回归,但同时也成了人生价值的理性标杆,物欲横流的时代,消费观念的坚守,也是人性底线的坚守。

愿已到不惑之年的娄底走得更稳、更好。

来源:红网

作者:李向红

编辑:李响炮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2018/10/24/70602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