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肖鹄 石心如 柳勇报道
25岁,长着一张娃娃脸,意气风发的年轻检察官,却扎根在了条件艰苦的小山村,整天与“泥腿子”村民们打交道、话家常,只为能一点点改变贫困户的生活。他,就是娄底市人民检察院的公诉人石旺华。去年3月,他被派驻涟源市四古村开展帮扶工作,协助队长负责村里的全盘工作,村里人戏称他为“娃娃队长”。
“娃娃队长”的三把火
“他太年轻了,才20出头的岁数,能懂什么呀?我觉得不靠谱。”村支部书记吴利君在忆起石旺华刚来村里时对他的印象,只觉就是个大男孩。
有些村民也说起了闲话:“派些个年轻娃娃来,懂不懂政策?会不会干事?”
初到四古村的石旺华自己心里也打鼓:“扶贫与公诉是完全不同的工作,自己能不能胜任?”
驻村后第一次党员大会,石旺华印象深刻。会上讨论建设村级服务平台时,原四古村与原樟树坪村的党员因选址意见不统一,发生激烈争吵,最后不欢而散。石旺华挨个找党员谈心,了解症结所在,随即组织党员将基层党建、党员责任、党员示范作为首要政治学习科目,通过开展一系列党建活动,不断提高党员思想认识,四古村党风会风得到巨大改变。
年轻的石旺华由于从未有过扶贫经验,扶贫相关政策是一问三不知,对于村干部讲的话更是一头雾水,遑论制定扶贫政策了。但是,石旺华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连夜看起了扶贫相关的政策……就这样,他过起了白天走访村民家,与村民聊天拉家常,晚上便独自一人在灯下看扶贫政策。3个月后,石旺华对村里情况了然于心,村民们也渐渐接受了这个能吃苦、会干事的小伙子。
“娃娃队长”解决大难题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四古村的修路却成为考验石旺华的一个难题。因为四古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全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很多公路没有硬化,村民们迫切希望加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村里各人想法不一,全村就先修水利还是公路的问题吵得沸沸扬扬,不少村民甚至组团前往村里、镇里反映诉求。
石旺华是一名检察官,他决定先听听双方的意见再下结论。于是,他在村里四处走访,普遍征求意见,发现更多村民愿意先修水利再修公路符合村里的实际需求。随后,石旺华大量走访老党员,因为他深知老党员在村民们心中的地位,准备借助他们的力量。
四古村有一名老党员在水利与公路之争中他主张先修公路,坚决的态度使石旺华等村干部十分头疼。石旺华并未退缩,走访、谈心一个没落,真诚的态度使其终于打开了心结……就这样,石旺华一一拜访了村里的老党员,与他们真挚谈心。老党员们也想四古村建设得更好,两方一沟通,大家目标是一致的,终于打消了顾虑,拉近了干群的心。他做通部分希望先修公路党员的工作后,最终形成了“先水利后公路”的一致意见。
去年,四古村集中资金重修了3口山塘,新建水渠2000多米,电排1个,基本解决了全村的农田灌溉问题。今年,全村通过上级拨款、检察院支持、村民自筹,克服重重困难,新建入户公路4公里,实现了家家户户通硬化公路的目标。
“娃娃队长”的收获
“我在村里扶贫这么久,对四古村,对这里的村民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今天的石旺华已经融入到了四古村,用一件件小事赢得了村民们的心。
去年秋天,90岁的贫困村民吴进芹的玉米丰收了,但老人行动不便,无法抢收回来。石旺华来到吴进芹的玉米地,花了一下午,把玉米收回来。看着一身大汗的石旺华,老人感动地说:“没想到你这个伢子这么舍得干,为我受了这么大累!”
贫困村民吴某山的妻子离家出走,本人外出务工,留下14岁的儿子独自在家上学,无人照看。“他还这么小,不能没人管。”石旺华协调各方,帮助照顾小吴。得知他的学习基础差,石旺华就和其他队员一起给他补课。
89岁的村民刘风姣独居在危房里,又不愿意建新房,石旺华积极申请危房修缮加固项目。为方便施工,他联系老人在城里的女儿,开车将老人送往城里暂住。一个多月后,刘风姣高兴地住进了加固的房屋。
在扶贫的路上,年轻的石旺华曾经受过质疑;曾经晕倒在路边;曾经遭遇过恶狗;曾经直面过毒蛇……但是,他也收获了村民的认可,收获了人生的经历。
如今的四古村,在帮扶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共同努力下,已实现脱贫摘帽,村里水渠全面升级,自来水到户,家家门前通了水泥路。今后随着荒山、荒地等流转,红心柚种植推广,合作社走向村企联建,相信四古村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红网
作者:肖鹄 石心如 柳勇
编辑:李响炮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