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破解攻坚之难,重在破解路径之忧

如何脱贫?怎样致富?既要脱贫,又要防止返贫。这是摆在决战决胜面前的现实难题。

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儿尚未成年的这部分对象,应通过保障政策,科学、全面、积极进行兜底解决。所讲“科学”,就是对象界定要科学、办理流程要科学、保障供给要科学,要站位脱贫之坚、小康之大,构建和完善互联互通、立体高效保障体系,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全面”则是应保尽保,对于一些未顺应时势发展,过于陈旧、不合时宜的政策边界,加快消融,有效扩大保障范围。“积极”是指,民政等职能部门,除了上门申报,也要主动深入,及时掌握实情,解决实际问题,把政策扶贫做实、做细、做好,且要形成合力,注意联动,努力把兜不全、兜不好的问题解决掉。同时,要积极引导村(社区)和乡邻加强对贫困人群情感关爱,确保在解决生活之困的同时,赋予人情温暖、精神慰藉,使之脱离和不陷精神之困。换言之,我们开展政策扶贫,不可兜了生活伤了尊严,要知道,没有尊严的生活远比没有物质的生活痛苦得多得多。

有劳动能力,但缺乏就业渠道,一时谋生无路、致富无门的情况,也还一定程度存在,甚至个别地方相对突出。一方面原因,是有的能干活,但只能干简单活,身体有一定缺陷;有的能干活,但只能干体力活,自身无一技之长;有的能干活,但只能干附近活,家庭有一定牵挂。另一方面,农村自身的就业岗位不多,外出务工主要靠外出找和熟人带,城乡用工需求信息明显不对称。对于这一部分人,我们应当区分对待,区别解决。首先,从完善提升村(社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角度出发,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卫生清扫、垃圾清运、河流清淤、山林巡护、果园看守等长期性或临时性公益岗位,合理统筹一些家庭个性化用工需求,有效增加弱劳动力者的就业岗位。对于家庭有牵挂这部分人,要作为当地种养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引导大力发展规模种养业,切实增强自身增收能力和带富示范效用。在如何拓宽外出务工渠道上,可以多措并举,比如利用城里职业中介,因人而异提供个性化用工信息,引导人员进城务工,可以发挥农村女性吃苦难劳精神,在家政服务的保姆、保育、月嫂扩大用工培训,增强供应能力;对协助解决建档立卡户外出务工的本乡人,给予家庭政务代办和适当物质奖励等。特别是要注重发挥网络和网格化信息群的作用,引导在外务工的本乡、本村人员及时在群内发布用工信息,有效扩大务工输出。

政策边缘户、刚刚脱贫户,也是很需要重点关注和持续巩固的对象,实际上,就是一个整体增收水平的如何提升,路径不宽,渠道不畅。一方面,脱贫不脱政策,像农村过去“人推拖拉机,推到拖拉机发动,能自身向前跑”,要特别着眼这部分人“有效增收”向“快速增收”跨进,既有措施有效的,继续坚持,更有效的,积极推荐。另一方面,对政策边缘户,务必做到扶贫一处,带动一片,这部分人相对劳动能力和增收能力要强,扶贫政策不享受,但扶贫措施要兼顾,要重点协助破解市场信息不通畅、不及时、不全面,帮助解决农副产品滞销等实际问题。

此外,产业扶贫效率低,效益差,有的合作社一年分钱几十块等形式到位、效益差远的问题需足够重视,瓶颈要加速破解。主要是,驻村扶贫工作队能协助种养政策宣传、补助发放,而技术指导、市场销售也是“两眼黑”,对于这一点,一方面,要在技术培训、指导上切实下狠心、下本钱、下力气。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本村和临近村以及当地各级各部门的消费内需作用,促进本地优质农产品、便捷优价销售;要通过e网“0距离”消化地域“远距离”差别,与物流企业紧密合作,推动农产品网上外销,促进老百姓扩产增收。

总之,破除决战决胜路径之忧,关键要立足于老百姓有路可走,路能走通,路通远方,因人、因户多想办法,多增动能。(文/沐子 贺双秋)

来源:红网

作者:沐子 贺双秋

编辑:李梅花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2020/03/31/696659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