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和工作照。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殷菀亭 周文琪 周国和 彭刘睎瑜 娄底报道
一个挎包是老前辈“扎根基层、服务三农”融入血脉的精神缩影。那时的他们包里装着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把算盘、一本票据就上路,去往客户家中的路途艰难遥远,即使鞋子走烂,脚底起泡,也要把急需资金送到群众手中,在赢得老百姓信任的同时更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时过境迁,泛黄的背包已退出历史舞台,然而“背包精神”所承载的“坚守、拼搏、争先、创新、奉献”已经成为我们传承的信仰。
今年59岁的周国和,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涟源市金盆信用联站、太和分社、美杨分社、新禾支行、清收中心工作,从事过记账、出纳、清收员、网点负责人等岗位。32年来他用青春汗水见证农商银行的改革变迁与发展壮大,用一生坚守初心、服务三农,弘扬“挎包精神”。
坚守党员模范,树立榜样旗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以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坚定立场,牢记宗旨与使命,以身作则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走到哪里都是“一面旗帜”,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元旦节前夕,在拜访客户途中,由于道路结冰打滑,周国和脚下一滑,整个人向前扑去,重重地摔在地上,导致右腿摔破膝盖,鲜血浸透了裤子。但依旧拾起掉落在地上的礼品,一瘸一拐来到客户家中,为客户送上农商银行最珍贵的情谊。即使双腿受伤也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工作热情,第二天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支行,同事们都劝他赶快回家休息,他摆摆手说,“没事,这点小伤不算什么,我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必须得站好最后一班岗才行”,说完便继续投入工作中。这不仅是对初心的践行和坚守,而且是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对即将结束的职业生涯最好的告别。
苦心学习业务,实践锻炼本领。初入单位的他,分在基层网点,当时工作条件简陋,柜台都是钢筋铁丝网,宿舍也只有一张木板床没有其他任何家具,看着陌生的环境,他带着忐忑、紧张的心情,开启了职业生涯。从最初的点钞扎把、算盘计息、传票制作到后来记账装档、表格报送、年终决算,一天一天地学,一样一样地练,慢慢地成了行家里手。当时还是手工记账,每天营业结束扎账后都需要仔细核对,哪怕已是深夜,仍然挑灯夜战,只为账上每一笔金额正确,报表每一个数据无误。白天上班,晚上守库,一守就是多年,他不畏艰苦、没有怨言,在坚守中成长,保护单位安全,用实际行动践行“以行为家”的理念。
虽然条件艰苦,但周国和凭借一股拼劲,在平凡的岗位练就了一身本事。走访客户途中,不论刮风下雨,在泥泞崎岖的土路上,时常能见到他骑着自行车,拎着挎包在田间地头走村串户,跟群众拉家常、问需求、宣产品、授知识、答疑惑打成一片,长此以往获得了广大百姓的信任。村上有人订婚、结婚,都找到周国和要把礼金存到他那里去,有人需要盖房子或生意资金周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他那里办理贷款。
在清收不良的道路上,他更是耐心细致积极与客户进行沟通协商,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在他的努力下,使很多原本难以收回的贷款都得到了妥善处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尽心协助支行开展尽职调查工作,并且在每个季度他的任务都是提前甚至超额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在支行均名列前茅。
身扛家庭重担,时刻坚守岗位。在同事眼里他是任劳任怨的工作标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奋斗在自身岗位。在客户眼里他是贴心的好帮手,总是用专业负责的态度帮忙排忧解难,在家里他更是好丈夫、好父亲,言传身教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走上成才之路。有一年决算在即,家里两岁小儿子突发高烧在医院打点滴,看到儿子小脸滚烫、哭闹不止,周国和心痛如绞。此时,接到单位电话需要及时赶回,身为网点负责人在年末临时找人替代几乎不可能,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孩子,于是周国和做出艰难的决定,选择连夜赶回单位,继续坚守岗位。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周国和十分重视学习教育,夫妻两人言传身教自觉担负起对孩子成长教育的职责,一直都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大儿子顺利考上军校,现在在部队工作。小儿子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担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家人都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他自豪地说:“建设好‘小家’,方能更好地建设‘大家’”。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农商人的服务精神没有变;挎包在变,系统在变,农商人的责任担当没有变。几十年的沧桑巨变,一代又一代像周国和等老同志们的艰苦付出,才铸就涟源农商银行今天的模样。也正是因为有老前辈们的无私奉献,农商银行才能在广大客户心中留存“百姓银行”的金字口碑。
来源: 红网
作者:殷菀亭 周文琪 周国和 彭刘睎瑜
编辑:罗子依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