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摄/王黎明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廖永华 娄底报道
青石板路延伸着千年古邑的脉络,资江晨风轻拂过红妆脸颊。11月15日至16日,以“娄韵新礼 爱满潇湘”为主题的湖南省第十一届国潮集体婚礼在娄底市新化县上梅古镇向东街浪漫举行。百对新人齐聚千年古邑,在飞檐翘角的见证下,完成了一场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的婚典。这场婚礼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更是一次具有深远社会意义的文明实践。
传承文明成美德
国潮婚礼以凤冠霞帔、三拜九叩等传统仪式为形,以《诗经》雅韵、合卺共饮为魂,将中华婚俗文化中蕴含的礼义、孝道、和谐等核心价值生动呈现。喜娘摆上桂圆、莲子、花生、红枣,口诵“早生贵子,团团圆圆”的吉祥话;新人行三拜大礼,谢天地、许同心、感亲恩;合卺交杯,将苦涩甘甜一同饮下,葫芦合体,象征夫妻永结同心。
这些精心设计的环节,让年轻人在最幸福的时刻,亲身感受中华礼乐的博大精深。它不是简单的形式复古,而是将“礼”的精神内核——感恩、责任、和谐,植入新人的心中,让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可感、可触、可传承的生命体验,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这不仅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更是对青年一代的精神滋养。

活动现场。摄/王黎明
移风易俗树新风
在婚事铺张、彩礼高昂的当下,此次活动以“集体婚礼”为载体,倡导“轻彩礼、重情义”的婚恋观。通过宣读《婚俗新风倡议书》、领导证婚、红绳系福等环节,引导新人及社会公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简约、健康的婚俗新风。这是对浮躁风气的一次有力回应,也是对“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理念的生动诠释。
没有了攀比的车队阵容,没有了让人喘不过气的礼金压力。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报到、统一喜服、古镇巡游、共享梅山喜宴,用真情实意取代铺张浪费,用文明简约诠释婚姻真谛。这场婚礼向全社会生动展示:简约不减爱,新风更暖心。用事实告诉人们,婚姻的幸福程度,与婚礼的奢华程度无关,而与夫妻之间的真情与责任紧密相连。
增进爱情促和谐
从15日报到、彩排、巡游打卡,到16日清晨化妆、传统接亲、仪式举行,让他们在紧张兴奋中互相扶持,在等待期盼中加深理解。从携手巡游到共饮合卺,从齐诵誓词到同系红绳,婚礼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强调“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婚姻本质。新人在庄重仪式中深化情感认同,在集体见证下筑牢责任意识。这样的婚礼,不仅是爱情的升华,更是未来家庭和谐的基石。
尤为动人的是“爱·传承”环节,金婚银婚夫妇分享他们相濡以沫的岁月故事,为年轻新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婚姻必修课”。从激情浪漫到柴米油盐,从青丝到白发,他们的故事让新人们懂得,婚姻的真谛在于长久的包容、理解和风雨同舟。

活动现场。摄/王黎明
促进交流汇动力
100对来自不同地域、行业的新人因婚礼相聚,一起排练,一起巡游,一起分享喜悦。在互动中建立友谊,在交流中激发共鸣。他们以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价值选择——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既追求个人幸福,也担当社会责任。这样的集体仪式,为青年构建了积极向上的社交平台,注入了共建家园的精神动力。
在山水酒店的报到现场,在向东街的巡游路上,在共享的梅山喜宴桌旁,处处是青年们交流的笑语。他们讨论着彼此的理想、职业,分享着恋爱故事和对未来的憧憬。青春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汇聚成发展的活力。活动为青年人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激发了共建美好未来的集体认同感和行动力。

活动现场。摄/王黎明
文旅融合促发展
本次活动选址新化上梅古镇,让向东街的繁华记忆,成为新时代爱情誓言的最佳背景板。同时融合梅山武术、湘剧小戏、地方美食等元素,不仅展现了娄底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推动了文旅资源的整合与传播。
新人们着华服在古镇巡游打卡,本身就是一道道移动的风景线。从笔者切身感受到的“被刷屏”效果来看,可以说实现了“一场婚礼,引爆一城”的传播效果,通过“婚礼+文旅”的模式,实现了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与区域推广的多赢,为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活动现场。摄/王黎明
传统并非守旧,而是创新的源泉;简约并非寒酸,而是自信的表达;集体并非个性淹没,而是共鸣与升华。本次国潮集体婚礼活动,不仅是一场浪漫盛典,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社会变革的实践。它以“国潮”为桥,连古今、通城乡、融情礼,在三湘大地上绘就了一幅“爱满潇湘”的文明画卷。
我们相信,这样的“娄韵新礼”将吸引更多年轻人效仿,“爱满潇湘”的动人图景,必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缩影。
来源:红网
作者:廖永华 王黎明
编辑:罗子依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