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美农村公路”美了乡村 乐了百姓 ——湖南双峰溪口路采访见闻

DJI_20251113171349_0574_D_2.jpg

溪口路如彩虹般蜿蜒,将水府庙水库的烟波、涟水河的碧浪与沿线村落的白墙朱檐串联成画。

微信图片_20251112114133_14_2113.jpg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溪口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响炮 通讯员 胡后继 陈勇波 娄底报道

11月14日中午,美籍华人彭志安在美国洛杉矶家里用五色米饭宴请朋友,当米饭摆上餐时,朋友惊呼“这饭怎么这样香啊!”

彭志安祖籍湖南省双峰县杏子铺镇,定居美国多年。自从湖南省水府庙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规模化种植五色糙米后,他每年都要回来购买2000斤五色米带到洛杉矶去与朋友共享。

在国内,五色米已成为很多都市人家餐桌上的美食。独特的五色米能够走出封闭山村,走上都市人家餐桌,走入世界舞台,全靠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溪口路帮了忙。

DSC_3831.jpg

交通一畅,产业就旺。媒体记者打卡五色糙米生产基地。

彩虹铺路,乡村颜值“节节高”

初见溪口路,红黄绿三色标线如彩虹般沿水府庙水库岸线延伸,沥青路面平整锃亮,两侧紫薇、桂花随风摇曳,竹篱笆上缀满星星点点的野菊花,远处青山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水库中,构成一幅“车在画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画卷。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溪口路的蜕变始于2011年的路面硬化工程;2019年,路面加宽改造提上日程;2024年,全面提质改造完成,同步配套建设招呼站、文化广场、观光平台与游步小道。”双峰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立雄介绍,近年来,双峰县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通过机制创新、养护升级、融合发展的“组合拳”,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交通基础。

溪口路起于杏子铺镇双源村,止于杏子铺镇江口村,全长15.66公里,路基宽7-8米,路面宽6米,建设始终遵循“路随景建、景随路延”原则,经受征拆协调等多重复杂考验,在小小山村开辟了一条和美通道。

“我是目前双峰县唯一种植羊肚菌的人,以前去镇上卖羊肚菌,用肩膀挑着走山路要一个小时,现在开车装菜走溪口路,15分钟就到,新鲜羊肚菌当天就能端上城里人的餐桌,既节省了时间,又缩短了距离。”站在自家羊肚菌种植大棚前,双峰县杏子铺镇江口村村民刘运交指着眼前蜿蜒的沥青公路,笑得格外爽朗。

溪口路拉通,不仅村民出行的距离显得这么近那么美,而且把以前群众对政府的误会也消除在溪口路上,拉近了干群间的心里距离。

DJI_20251114105720_0634_D_1.jpg

路修通以后,曾经“养在深闺”的乡村,成了城里人争相打卡的“诗意田园”。

路通业兴,特色产业“跑起来”

“公路通,产业畅,‘钱景’旺。”在湖南省水府庙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五色米生产基地,董事长刘科良指着打好包的五色糙米介绍,这些标注“芙蓉心”商标的五色米,将用物流通过家门口的这条“产业路”发往北京、上海等地。

“以前我在广东做销售,因家乡情结重,2010年返乡种植五色糙米,刚开始流转50亩田搞种植,肩挑五色米走路去街上赶集,5元一斤都卖不掉。溪口路通车后,我用车子拉五色米到集市去卖,卖到了68元一斤。种植规模也扩大到目前的11000余亩,年产值达9000万元,还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湖南省著名商标等荣誉。”刘科良话里流露出自豪。

“路好了,客户能随时来考察,我的米也能更快送达,去年还走进了央视!”刘科良笑着说,基地不仅带动1500余户村民增收,还助力杏子铺镇成功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非遗产业也借路“出圈”。在省级非遗国藩溪砚生产基地,匠人正用溪口特产的石头雕琢砚台,展厅里从传统文房砚台到文创茶台、摆件一应俱全。“以前交通不便,客户上门难,产品运输也容易损坏。”湖南国藩溪砚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磊介绍,溪口路通车后,工坊年产值增长60%,还成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现在不仅游客来体验非遗,还有企业批量定制,溪砚真正从‘小众传承’变成了‘产业名片’。”

电商直播更让“土特产”插上翅膀。在“杏子小年年”电商网点,主播潘小萍正对着镜头推介农产品。“2025年以来,我们通过直播卖了8万多斤农产品,销售额超100万元!”潘小萍说,溪口路带来的物流便利,让“当天采摘、当天发货”成为可能,“以前村民愁卖,现在愁不够卖,连周边村的农户都来跟我们合作!”

DSC_3769.jpg

“杏子小年年”电商网点,主播潘小萍正对着镜头推介农产品。

路连民心,百姓生活“甜如蜜”

溪口路的好处,最终体现在百姓的“钱袋子”和“幸福感”里,杏子铺镇公路站站长陈永杰感慨道。“四时闲居”民宿,这座由返乡青年成爱民儿时老屋改造而成的民宿,如今有8间特色客房,节假日预订爆满。“要不是路修得好,我根本不敢回来开民宿!”成爱民说,2015年他放弃长沙的面点生意回乡创业,如今民宿年收入超20万元,还带动弟弟和周边村民一起发展民宿集群,“游客来了,不仅住民宿,还会买黄桃、溪砚,大家都能挣到钱。”

数据更有说服力:溪口路不仅配套了8处观景平台、300余盏太阳能路灯,还联动沿线村庄完成244户农房风貌改造,打造20个和美屋场、200个和美庭院。其链接的文旅产业,直接带动2万余名村民就业,沿线的五色米、羊肚菌、莲藕等特色种植及乌骨鸡养殖基地达1万余亩,总产值近1.5亿元,真正实现了“道路通、环境美、文旅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

双源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民宿经营、景区务工等渠道,人均年收入增加1.2万元。曾经闭塞的移民村,如今成了“就业福地”——龙腾水府生态庄园的服务员、溪砚工坊的匠人、电商网点的打包员,越来越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路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管得好、护得好。”杏子铺镇党委书记贺铁坚介绍,当地建立了“路长制+村民自治”养护模式,组建15人专业管护队伍,还引导村民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现在村民看到路上有垃圾会主动清理,发现路面问题会及时上报,真正形成了‘人人护路、路为人人’的好氛围。”

走在溪口路上,既能赓续红色文化,又能沉浸古色韵味,还能拥抱绿色生态。如今,溪口路不仅是双峰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标杆,更成为推动当地农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动脉”。

来源:红网

作者:李响炮 胡后继 陈勇波

编辑:熊小航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646955/59/1543364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