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娄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入新阶段

8月8日,笔者从娄底市发改委获悉,娄底市6个项目获保障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第四批中央预算内投资3228万元,本次获得补助的项目都将在年内开工建设,预示着娄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入新阶段。娄底计划从2019年开始,用3年时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经过调查摸底,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小区550余个,楼房3500余栋,居民87900余户,预计总投资超过26亿元。

老旧小区改造是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部署的具体行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有关工作进行了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19年起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给予中央补助资金支持,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全面摸查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17万个,初步估算总投资额高达4万亿。

早在2018年7月,娄底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了《娄底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对大科街道棉纺厂小区、乐坪街道月塘小区、花山街道神童湾小区、长青街道金属回收公司小区等5个老旧小区共2865户开展改造试点。2018年11月,五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之一的大科办事处原市棉纺厂家属区改造进场施工,标志着我市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正式开工建设。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能有效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条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愿望,而且投资周期较短、边际效益明显,通过补齐服务设施“短板”,能够有效刺激和扩大居民消费。

改什么——要切实关注群众需求,补短板惠民生

城镇老旧小区指的是建造时间比较长,市政配套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项,普遍存在房屋本体年久失修,线路管网陈旧老化;小区配套设施缺失,道路系统破损,场地未进行硬化、绿化,无管理用房、无路灯、无停车场等问题比较突出的居住小区。因此改造内容既要提升小区“颜值”,更要改善住房居住体验。目前改造内容初步分为三类:1.基本的配套设施,水、电、气、路、绿化、亮化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维修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的配套和加装电梯等;2.提升类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活动场地,停车场、活动室、物业用房等;3.完善公共服务类,包括完善社区的养老、抚幼、文化室、医疗、助餐、家政、快递、便民等设施。

将改造内容清单化,可分为九大必选项和八大拓展项。九大必选项包括:1.建筑性能检测和加固;2.外墙保温改造;3.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4.建筑与水收集;5.加装电梯、适老化改造;6.中水回用改造;7.供热计量改造;8.立体停车场;9.厨余垃圾处理与垃圾分类。八大拓展项包括:1.社区绿化和外墙美化;2.增加社区对外通道;3.海绵社区整体设计改造;4.建筑外遮阳改造;5.厨房油烟集中过滤;6.楼宇间增加容积率;7.社区美化;8.基于节能减排绿色物业管理和智慧社区。

怎么改——争取群众支持,推动多方共建

前期准备方面: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需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统筹协调,发动小区居民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不同于新建小区,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用“再规划”的理念,梳理出老旧小区改造的多种模式,实现“一区一策”、“一楼一策”、“一门一策”。

资金筹措方面:需要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加大改造资金筹集力度,目前“老旧小区改造”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确定改造费用分摊规则,如何完善居民合理分担、单位投资、市场运作、财政奖补等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需要积极探索,勇于拓新。

组织建设方面:很多城市老小区存在空间有限,难以开展大规模改造,如何让小区居民真正提升居住体验,只能是因地制宜,逐一解决居民迫切需要改善的各个问题。每个改造项都有相对受益和相对受损的住户,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如何协调平衡,在具体操作中必须做细群众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交流的渠道,搭建沟通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商,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共同研究解决社区的突出问题。同时要发动居民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及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造,主动配合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怎么管——不断探索经验,提升管理水平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一项目建设改造工作,更是一个社会治理工作,需要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因势利导,同步确定小区后续管理机制及居民议事规则。

老旧小区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大多缺乏完善的物业管理。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维护和运营管理的机制,改造后的效果也难以长期保持,需要联合相关部门落实街道社区属地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协调机制,避免“前治后乱”。要加强宣传引导,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逐步提高居民对市场化、专业化管理服务的认知和自我管理意识。要通过社区居委会或居民自治组织,共同商议拟订居民公约并监督执行,加强对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成果的管理。建立健全绿地认领、公共空间认领、公共设施等维护认领的志愿服务机制,鼓励社区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成果的维护管理。

娄底在试点工作中,坚持“群众自愿、业主支持,实用为主、兼顾美观,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因地制宜、规划引导”的原则,做到严把“三关”:材料质量关、施工质量关、工程进度关;做到“三公开”:设计公开、内容公开、监督公开,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在完成改造后再实现社区党建、社区物业的覆盖提升,形成可观摩、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共治共建共享的长效化治理模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改变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既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表现,也是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的必要途径。(作者:颜绍平 廖永华)

来源:红网

作者:颜绍平 廖永华

编辑:袁雅琴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2019/08/08/579724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