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风对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作用的研究》课题组走进新化油溪桥村调研。
11月3日,秋高气爽,在娄底二中党总支书记刘初开的带领下,《曾国藩家风对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作用的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驱车来到全国文明村——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进行调研活动。
该课题是2018年度娄底市社科联评审通过立项的9个重点课题之一,也是全市中小学中唯一一个通过的重点课题。课题组成立以来,不断深入研究曾国藩家风家训,走访曾国藩故居及附近村落,对全国文明村——万宝镇石塘村和娄底二中对点扶贫村——水洞底镇西溪村,进行了反复对比调研,探求曾国藩家风在现代乡村振兴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希望能为娄底的乡风文明、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油溪桥村位于新化县吉庆镇东北部,现共辖9个村民小组868人,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0亩,山多地少,资源匮乏,是个典型的石灰岩干旱区域村。2008年前是一个省级深度贫困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有句俗话“有女莫嫁油溪桥村,一年四季只喝西北风”,道出了当时的落后与心酸!如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绘就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春山居图”。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9544元,村集体经济由负债4.5万元到2018年收入112万元,并创造了村评估上亿元的资产。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AAA级景区村,全国自强特色村庄,全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40余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其经验和模式在2019年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乡村振兴经典案例》书中列入头版头文。
油溪桥村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关键在哪?
我们细心“看”!来到村里,只见满目青山,小桥流水人家,一派祥和景象。驻足每一句宣传口号,感受“节约就是发展”。仔细观看介绍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画册,用爱心点燃希望——23个温暖人间故事的宣传牌,村民义务出工共同建设乡村的感人事迹。红色教育馆里,重温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用心体会崇文尚武、厚德重义的新化精神,还有见证油溪桥村巨变的文化园里每一张照片。其中,一岁零六个月的孩子弯腰拾起一片垃圾的照片让课题组成员感慨不已,由衷敬佩油溪桥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可见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家风就是生产力,文明乡风就是生产力。在村里的阅览室里,我们发现了一整套曾国藩家风家训方面的图书,明显被翻过很多遍的痕迹。全国文明村是怎么来的,这个阅览室,还有村民档案袋、积分表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巧的是,我们带来了课题组编写的《传承优秀家训,培育文明家风》读本 50册,赠与油溪桥村。
向油溪桥村赠送《传承优秀家训,培育文明家风》读本。
我们用心“听”!座谈会上,彭育晚书记把自己从实践中得出的真知分享给我们:油溪桥村的成功,关键是抓住了人的因素,而乡风文明建设是解决人的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油溪桥村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贯彻基层民主自治,7次修改村规民约、建立户主档案袋、公章阳光化管理、推行积分制管理等都是如何把乡风文明落地生根,真正去解决人的因素,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说,只有真正的思想精神的强大,这个村庄,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才能强大!我们要用良好的家风、学风、村风三位一体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后来的交流探讨中,彭育晚说,“你们的课题高瞻远瞩,意义重大!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先后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乡风文明是整个乡村振兴的灵魂。12年的村支书工作实践,12年来油溪桥村的蜕变,印证了这个观点。”
是啊,在前段时间对一些村庄的实地调研中,很多地方仍存在留不住乡情、记不住乡愁,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退化,打牌赌博,田地荒芜,青壮年外出,村里留下的大多是“六一九九部队”,隔代抚养,空心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到油溪桥村,不虚此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有情怀的村支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作者:刘自英 杨晓菲)
来源:红网
作者:刘自英 杨晓菲
编辑:李响炮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